15.2 诚实
职场痛点
一些新员工有撒谎、弄虚作假的不诚实行为,而且对这种行为不以为意。
请新员工注意,“不诚实”属于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中规定的可以“立刻解聘”的条件,后果很严重。
本讲提要
什么是诚实?是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信息的诚实。一个连个人简历都造假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2.工作信息的诚实。员工应保证自己提供的工作信息,如考勤、外出、报表、报告、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真实性,不得有虚构、夸大、隐瞒、误导等欺骗性行为。
3.产品和服务的诚实。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夸大、不隐瞒、不做虚假陈述和承诺。
4.不做伪证。不以造假来掩盖造假,形成连环假,错上加错。
诚实,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在职场上,不诚实属于“立刻解聘”条件——一经发现,公司可以将员工立刻辞退,且不提供补偿金。
什么是诚实?是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事实如何,就是如何,保证真实性,不造假,不撒谎,不抄袭,不做伪证。
职场上的诚实,起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信息的诚实。
2.工作信息的诚实。
3.产品和服务的诚实。
4.不做伪证。
个人信息的诚实
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家庭情况,以及其他个人资料真实有效,没有伪造、故意隐瞒和涂改等行为。在今天的社会,个人的真实履历,构成了其社会信息的基准。生日、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实习经历、爱好、婚姻、子女、专业等具有法律法规和信用上的严肃性,一旦隐瞒、伪造、更改,不仅面临道德谴责,而且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保证自己所申报、填报的资料是真实的,才能使公司或别人准确地了解你。
一个连个人履历都造假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个别新人,在学生时期习惯了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找“枪手”代写论文、代考试,夸大实习期的评价等。这些不经意的不诚实行为,严重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敏感性,对许多不诚实的行为不以为意。如果把这些带到职场,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埋下不诚实的地雷,不知道哪天就会爆炸。
一位朋友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高管,领导正考虑提拔他,不料,在清理领导干部的假学历、假学位、假年龄期间,查出来他上大学时虚报年龄,少填了一岁。这是怎么查出来的?原来是看到他在初中时的入团志愿书上的日期,才知道他的真实年龄。他因此受到处分,晋升无望。
这是,初中埋下的不诚实地雷,在30年后爆炸了。
职场上常发生简历造假却害了自身的事件。
有人工作才几个月就跳槽,或者因为不合格被辞退,自己觉得不光彩,于是在简历中隐瞒这一经历。经过10年、20年,不少人的简历连自己都说不清。而且,一份简历造假,以后需要更多造假来掩盖,终有纸包不住火的那一天。现在社保系统全国联网,你曾经在哪家企业上班,有交社保的记录、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记录,简历很容易查证。有人说我去一家公司上班,一共上了三个月,还没来得及交社保,没有社保记录,这种情况如何查?你可千万别自作聪明。
一个人去一家公司工作了个把月后,很不愉快地离开了,其间没交社保,他不想在简历上填写这一段经历。后来新公司发现他的社保记录不连续,这下问题来了。
为什么社保记录不连续会惹麻烦?因为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没有工作所在地户口,想买房或孩子上学,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连续五年交社保。你想申请城市绿卡,也要连续交社保,社保中断,记录作废,损失巨大。
在此,特别提醒新人,在资历浅、职位低的时候,公司一般不是很关注和在意你的资历造假。当你慢慢有了一定资历、一定能力、一定职位,即你开始变得重要并成为不少公司争抢的人才时,你的履历是否真实,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时候你的履历已经和你的身价、职位关联起来。今天,几乎所有重要的岗位招聘,企业都要进行“背景调查”“尽职调查”,防止履历造假。所以,千万别“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新人时期要自律,不要形成不诚实的履历,否则将来可能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某公司拟聘请一位年薪近百万的高管,两次面试已过,公司准备发录取通知,但在背景调查时,对该高管的工作经历有疑问。该高管有一段工作经历只有短短的7个月,但没有在自己的简历中呈现,过去的履历一直把这7个月的工作时间分摊在前后两份工作的时间上。这属于履历造假,是不诚实的行为,他被取消了录用资格。
个人信息造假,不是小事,每个人都要重视。
工作信息的诚实
员工应保证自己提供的工作信息,如考勤、外出、报表、报告、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真实性,不得有虚构、夸大、隐瞒、误导等欺骗性行为。
遗憾的是,有的人对撒谎、造假习以为常,不以为意,随口就来。一公司的员工,以父亲生病为由,请假3天,并获得公司批准。实际上,他是和女朋友外出旅游,玩得高兴把旅游时拍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被公司发现后,公司根据规章制度中关于“编造理由获取事假,经核实,请事假属于旷工。旷工3天及以上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对其做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而且没有补偿金。可以说,请假是员工最容易造假的时候。为了请假,或者为了公司少扣自己的工资,有人想办法造假。一名女员工为了让自己请病假的事情看上去更逼真,就在网上找了一张显示有氏度的温度计图,以此“蒙骗”主管。主管准假后,仔细看了看图片,发觉不对,于是便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发烧”、“温度计”等关键词,没有想到竟然搜到和女职工传来的一模一样的照片。主管向女员工表示自己已经知道真相,该员工居然狡辩说:“如果不相信我就算了。”随后,该员工因不诚实被辞,没有补偿金。
其实,请假应当诚实,而不应当造假。首先,任何管理规范的企业中工作都很忙,员工经常请假,无论什么假,都会给工作带来影响,都会降低自己在公司的评价。所以,一个敬业的员工,没有特别的事由,不会轻易请假。其次,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的,该怎么请就怎么请,没有必要造假。请假是不能上班,不能上班就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就不应该拿钱,更不应该利用主管的善良,钻公司规章制度的空子。除了请假造假,考勤、公出、工作记录、报表、业绩数据、工作量等也容易被造假。
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是广州一名销售员,他服务了上百个客户。阿里巴巴规定对客户做定期回访,要有回访记录,他每月要回访100位客户。这名员工觉得回访辛苦,想偷懒,就在crm里填写了虚假的拜访记录。很巧,阿里的品控抽查,打电话问了这位客户。虚假拜访记录在阿里属于一类过失,该员工被立即开除。这个事件在阿里巴巴内部列为典型案例。
在阿里巴巴,“诚信”价值观的描述下面,具体的一条就是不做虚假拜访记录。除阿里巴巴外,很多企业的员工手册中,对不诚实行为,都要按照规章制度立即解聘。
以下是被很多公司列入不诚实行为的做法。
●虚报资料。
●不如实填写当班记录。
●故意对任何赠券、返点不收账和/或记账。
●在打卡上填假记录或为其他员工打卡。
●欺骗性请求休息或假称生病而缺席。
●擅自修改公司政策及公告。
产品和服务的诚实
不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不坑蒙拐骗,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夸大,不隐瞒,不做虚假陈述和承诺。不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不坑蒙拐骗,难道不是商人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吗?是的,然而这种道德底线,却被人不断冲破。有人买房子,在售楼处看了样板间,觉得房子不错,面积大,正准备签合同,他的朋友看出问题,悄悄跟他说:“样板间里的家具好像是特制的,比正常的家具小一号,这样可以显得房间里空间大。”都是套路。如果你发现你的公司正在干类似的勾当,赚不正当的钱,你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同流合污,而要赶快离开。还有一些公司的员工为了个人业绩,违反公司制度和规定,有意隐瞒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与缺陷,或者夸大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质量等。
今天,我们看到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都是因诚实经营,才被市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那些依靠坑蒙拐骗赚钱的企业,最后都会受到惩罚,消失在市场中。
不做伪证
所谓伪证,是做虚假陈述。
比如同事因私事早退回家,他私下告诉你,到时候领导问起他,你就说他拜访客户去了。你替同事打掩护,也就是为他人做虚假陈述,是做伪证。以前,我国对做伪证的处罚并不严厉。有老人在马路上以交通事故方式碰瓷,明显做伪证,最后也不了了之。在法庭上,有人公然做伪证,也仅仅是被批评教育。
一些新人对在公司里、工作上做伪证不以为意,认为只要是善意的,为了公司好,为了同事好,为了工作好,帮助说几句假话,隐瞒一下真相,没什么了不起。今天,全社会包括职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做伪证的危害。做伪证,是通过不诚实取得额外的好处。以不诚实为另外的不诚实做背书,以不诚实掩盖不诚实,通过双重造假来掩盖事实,形成连环假,错上加错,当然危害更加严重。自己不要做假,也不要帮别人做伪证。请诚实做人,不撒谎,不造假,不抄袭,不做伪证。
本讲知识点
诚实包括哪四个方面?
包括个人信息的诚实、工作信息的诚实、产品和服务的诚实、不做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