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辣文 > > 新员工入职第一课 > 14.5 我不再抱怨
    14.5 我不再抱怨

    职场痛点

    一些新员工在工作中,不分时间、地点地抱怨,已经造成职场“雾霾”,对工作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本讲提要

    抱怨可以,但是要分场合。私人场合,可以随意抱怨。工作场合,不得抱怨。

    为什么?

    一是在工作场合,你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岗位;你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职务行为。

    二是在工作场合,要遵守公司制度和职业操守。

    三是在公司里,没有人应该成为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四是抱怨是归罪于外,于事无补。

    抱怨,也就是吐槽。提起吐槽,大家很熟悉。在网络时代,吐槽更方便,甚至某电视台还开设了一档相关节目,进行吐槽。

    不吐槽,确实做不到。不但我做不到,估计职场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倡导不抱怨呢?为什么说不抱怨是敬业的标志之一呢?因为抱怨要分场合。不抱怨,指的是在工作场合不抱怨。进入职场,员工就必须学会将私人场合与工作场合区分开来。在私人场合,你想抱怨就抱怨。在工作场合,不得抱怨,如果有不满情绪需要发泄,要遵守公司规则。

    什么场合是私人场合

    私人场合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非工作时间,第二个特征是非工作话题。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上班时间与亲朋好友在微信群聊天,是私人场合吗?与亲友聊天,是私人场合。但是,上班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聊天违反规定。下班时间与客户一起吃饭闲聊,不谈业务,是私人场合吗?不是。也许你与客户私人关系很好,但是由于你们双方有职务在身,你代表你们公司,他(她)代表他们公司,如果没有工作关系,你们不会认识,关系不会如此密切。虽然在下班时间,只要是为了公司的事务,出于工作的目的,就不是私事而是公务。下班时间与公司同事一起吃夜宵聊天,是私人场合吗?只要是非公司、非工作话题,就是私人场合。如果涉及公司、工作话题,则不是私人场合。

    下班后与同事一起聊天,是私人场合还是工作场合不容易辨识。公司里的同事,上班时是同事,下班时是朋友,有工作关系又有私人关系,对于这两种关系,新人往往不加区分。但不区分不行。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与同事是工作关系,只能遵守工作规则和职业操守。如果你与同事是私人朋友关系,就可以按照生活规则和人际喜好处理。怎么区分自己与同事的关系是同事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呢?谈公司、谈工作,就是同事关系;谈与公司事务无关的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就是朋友关系。公司事务是公,私人事务是私,把公和私区分开来,是职场上的一个基本原则。

    私人场合,可以抱怨吗?当然可以。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自己的主人,抱怨、宣泄不满等,都是你的权利。而且,抱怨、宣泄造成的后果也完全由你个人承担,与他人无关。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作为一个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烦心事,总会有不如意。在私人场合,在家里的时候,和亲朋好友一起的时候,在同学、朋友微信群里,抱怨生活中的烦心事,再正常不过。至于你的抱怨,是让人反感,还是让人共鸣,由你自己考虑。心理学研究表明,抱怨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既可以舒缓和平复心情,又不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下了班,你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可以吐槽生活的不如意,也可以吐槽公司、老板、同事等。

    在日本,有一种专门为员工提供抱怨和发泄不满场所的业务,叫发泄屋。如果在公司里受了委屈,心里实在承受不了,可以打电话给发泄屋公司,订一个小黑屋,里面有沙袋,上面可以写老板或者同事的名字。下班后,一个人或者几个朋友进入小黑屋,对着老板的名字、同事的名字,大声咆哮,或挥拳击打,发泄抱怨和不满。

    这里,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当与同事或其他工作伙伴在一起时,聊非公司、非工作话题,属于私人场合,可以。但是,你们吐槽公司、工作时,就属于工作场合,不可以。

    什么场合是工作场合

    工作场合也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工作对象,比如上级、同事、客户、供应商等;第二个特征是工作话题或出于工作目的。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如果是工作对象,但不是工作话题或工作目的,就不是工作场合。如果是工作话题,但不是工作对象,也不是工作场合。

    有人会问,工作场合的两个特征为什么与私人场合的两个特征不一样呢?为什么不按照上下班时间来判定呢?这是因为,只要是上班时间,就应该处在工作状态,就不是私人场合。而下班后,则有可能还处在工作状态。

    在工作场合,抱怨私人事务,是不可以的。

    工作场合应该勤勉履职,尽心尽力,不应该分散精力,谈工作以外的私人话题。在工作场合,抱怨公司事务,也是不可以的。你有再大的委屈,对公司有再大的不满,对上级和同事有再多的怨言,都不应该在工作场合流露、发泄。

    在工作场合,为什么不可以抱怨

    道理一:工作场合,你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这个岗位、这个职位。你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职务行为。

    对外界,你代表本公司。面对公司外部的合作伙伴或者媒体,你无论身处公司哪个部门、哪个岗位,你的言行都是代表公司,而不是代表你个人。有公司规定,客户无论找到本公司哪个部门的哪个岗位的哪个员工,无论客户问到的是不是该员工岗位职责内的事务,该员工绝不能说“不知道”“我管不着”“这事儿和我没关系”,而是必须负责将客户引导到与有关岗位接洽为止。为什么有这个规定?客户咨询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业务确实不是你的职责范围,你确实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你也不能说“不知道”“我管不着”等,如果你这样处理,客户不会认为你个人推诿,而是认为你们公司内部在互相推诿。

    众所周知,网上经常爆出一些公司的不良问题并形成热点。这时,肇事公司会立刻通知公司所有员工沉默闭嘴,不得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得就此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这时该公司任何一位员工的言论,都可能被外界解读为该公司的立场。即使你没有得到授权,在外界看来,你的看法也会被认为是公司立场。

    而在公司内部,你代表部门或者你们团队。某公司召集各部门经理参加会议,某部门负责人太忙,于是派下属替他参加。没想到,这个员工在开会发言的时候,抱怨说现在这么忙,还开会,不是给大家添乱吗?刚散会,部门负责人就接到公司老总的电话,问他们部门是不是对上级领导有意见,怎么连公司的会都不想参加了。受上级委派,替上级去开会,是一种职务行为,代表上级,代表部门,这时候,个人的任何抱怨,都被解读为上级甚至整个部门的抱怨。显然,员工代表部门参加会议时,不能抱怨。

    道理二:工作场合,应该恪守职业操守。

    中国有句谚语:“不能吃谁的饭,砸谁的锅。”既然你在客户面前代表公司,就不能吃公司的饭,砸公司的锅,在客户面前说自己公司的坏话,哪怕你心里对公司的产品、公司的管理、公司的政策,有抱怨,有不满。这时候,最符合职业行为规范的表现是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而不是抱怨。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经常碰到公司的员工、高管,在对外场合抱怨自己的公司,使人对抱怨者本人和其公司产生负面评价。当然,除了抱怨公司以外,还有员工在公司里抱怨其他部门,抱怨自己的领导。在客户面前抱怨公司“我们公司的管理混乱”“我们公司的产品更新换代很慢,快被淘汰了”,抱怨其他部门“我们公司的财务,都是老板的亲戚,当然不把你们放在眼里”“你们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这么合理的要求,我们工程部就是不认,他们真是胡闹”,抱怨上级“我们经理,其实是三本毕业的,还是混下来的,对工作就是瞎指挥”。这些都是错误的。

    道理三:在公司里,没有人应该成为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公司外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当然没有理由成为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公司内部的伙伴,也没有人愿意听你抱怨。特别是抱怨上级,抱怨老板,抱怨工作伙伴的时候,大家会把你的抱怨解读成你在指责他们,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在为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寻找借口,或者认为你是在拿他们出气,发泄不良情绪。没有人愿意整天听别人抱怨,没人愿意成为别人不良情绪的垃圾桶。也许,你的家人、朋友,有义务有耐心听你抱怨,但是公司里的伙伴没有这个义务。生活没有浪漫曲,公司也没有浪漫曲,工作中总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你要么忍受,要么想办法解决。公司里,同事之间要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但是这都不是你可以随便对别人抱怨的理由。作为工作伙伴,根本不应该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道理四:抱怨是归罪于外。

    从心理学的角度,当一个人抱怨时,实际上是归罪于外,相当于宣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的问题。然而,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员工。小a入职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经常向朋友抱怨,说上级不重视他,不放心他,让他天天在公司里打杂,他准备不干了。朋友问他:“为什么上级不放心你?你对自己公司的产品了解吗?能独立向客户演示吗?自己单独做成过大单吗?”“我还不能独立演示,也没有做成过大单。”“那就等你能够独立演示,能够独立做大单,再辞职也不晚,再去别的公司也有业绩可讲。”小a听从了朋友的建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a告诉朋友:“最近都是我自己出去给客户做演示,也做成了两个大单,上级现在对我很客气,说明年一定给我升职和加薪。”抱怨不如反省,不如实干。

    即使是别人的问题,你也不应该成为抱怨者,而应该成为宽容者、建议者、行动者。在职场上,员工、老板都应该关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

    一位知名企业创始人在演讲中说:“我们喜欢的人,是提建设性意见并且有行动的人,我们讨厌那些天天抱怨的人。无论在内网、在外网,我们最讨厌那些天天说公司不好,还留在公司里的人。我们的门是打开的,我们愿意听建议、批评,但是要有行动,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渡过难关,而不是碰上麻烦、灾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说对方的错。”

    当然,向公司建立的沟通渠道抱怨,则是没有问题的。许多公司都会给员工建立抱怨渠道。比如,公司的“意见箱”“吐槽大会”“开放日”,还有公司专题讨论会等。有任何抱怨、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沟通。

    本讲知识点

    在工作场合,为什么不可以抱怨?

    道理一:你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岗位;你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职务行为。

    道理二:工作场合,应该恪守职业操守。

    道理三:在公司里,没有人应该成为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道理四:抱怨是归罪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