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辣文 > > 新员工入职第一课 > 14.1 责任心
    14 敬业

    在职场,态度决定一切。

    本课目标

    1.理解责任心的意义。

    2.了解职业精神和主人翁精神。

    3.懂得不找借口、不抱怨、不自以为是的道理。

    本课提要

    14.1 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心 “分内之事”的四层境界

    14.2 什么是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四个特征

    14.3 什么是主人翁精神

    什么是主人翁精神 主人翁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关系

    14.4 没有任何借口

    什么是找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14.5 我不再抱怨

    抱怨是职场大忌

    14.6 不要“我以为”

    自以为是害人害己 避免自以为是的方法

    14.1 责任心

    职场痛点

    有的新员工会有这样的表现:工作中脱岗、失职、渎职;出现问题时推诿、扯皮、找借口。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别人督促、提醒才做。

    本讲提要

    责任心是对自己分内之事,有一种必须做好的强烈意愿和自觉。做好分内的工作是应该的,是义务,如果没做好就会内疚,会心甘情愿接受处罚。

    责任心是新人入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从上学时对自己负责,甚至对自己不能完全负责的状态,转入对他人负责,对工作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心的状态。

    什么是分内之事?对分内之事的理解有四层境界,境界越高,新人在职场的价值越大,反之则反。你一旦上岗,就要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如一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如果没有做好分内之事,你就会内疚、不安,会千方百计地想做好。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你就真正入职了,你会成为一名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员工。

    什么是责任心?2019年3月4日,我国飞往美国的ca983航班,起飞不久飞机发出机舱火警警报,机长决定备降俄罗斯机场,并让所有乘客以及机组人员撤离。飞机紧急着陆后,乘客争先恐后地从逃生口逃离,而飞机上的空乘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冒着飞机随时会燃烧爆炸的危险,镇定地维持着秩序,在协助每一名乘客撤离后,他们才离开飞机。跳下飞机后,正值深夜,俄罗斯阿纳德尔机场正在下雪,积雪没过小腿,十分寒冷,不少乘客只穿着短袖,空乘人员就把毛毯分给他们,还有一位空乘人员将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跑丢鞋子的乘客穿上。空乘人员在零下30摄氏度的停机坪上,冻得抱团取暖,等所有乘客被接走后,他们才搭乘最后一辆小车离开。这些空乘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还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是为乘客提供周到、安全、舒适、及时的服务,这就是责任心。

    在有的员工身上,不负责任的现象很常见。

    ●动辄脱离岗位,任由工作无人处理。

    ●对工作推三推四,一问三不知。

    ●工作上出了问题,归罪于外,推卸责任,反正不是自己的错。

    ●对工作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偷奸耍滑。

    有了对比,责任心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责任心是对自己分内之事,有一种必须做好的强烈意愿和自觉。

    那么,如何理解责任心呢?

    第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是一种义务。

    什么是分内之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理解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人理解为古道热肠,对自己的事儿、别人的事儿都很热心。

    在职场,分内之事有四层境界。

    第一层: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职责,是分内应该做的事。这是底线,不能再低了。

    第二层:除规定的岗位职责外,工作前后手、上下游岗位中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出现遗漏或者紧急情况时,也是分内之事,拾遗补阙,及时补位。

    第三层:除以上两层含义外,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公司的任何事情,只要需要做又没人做,自己碰到就可以去做。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福特,当年大学毕业去一家公司应聘,走到董事长办公室,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就弯腰捡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就把纸扔进了纸篓里,然后到董事长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

    显然,董事长通过地上的一张废纸,看到了福特对分内工作的理解,符合公司的要求——碰到任何需要做又没人做的事情,自己都应该做。

    第四层:除以上三层含义外,持续地、长久地对客户或者当事人负责,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仍然把它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

    武汉市鄱阳街的景明大楼建于1917年,是一座6层楼房。在1997年,也就是这座楼度过了漫漫80个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当年的设计事务所从英国寄来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如再使用,为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过去了80年,不要说设计者,当年的老板和施工人员恐怕也不在了,可是,当年的设计事务所还把超期提醒和告知作为自己分内之事,还在守着一份责任、一份承诺。

    所以,分内之事是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为前后手拾遗补阙,是为公司拾遗补阙,是始终如一地、持久地尽职尽责。

    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分内之事的范围,并非多管闲事。在职场,公司、领导总是愿意把更多的工作、更高的职位、更多的权力、更高的报酬,给那些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人。而那些偷奸耍滑,推三推四,希望分内之事越少越好,不愿意担当,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员工,会被公司边缘化或淘汰。

    第二,承担不利后果和强制性义务的自觉。

    作为一名员工,没完成工作,会内疚、不安。为什么作为一名员工,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会心存内疚和不安,并愿意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呢?因为这是一份托付和承诺。当你和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入职上岗,不仅仅是有了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公司和客户对你有一份托付,你对公司和客户有一份承诺。假如你在出纳岗位,等于把公司的钱都交给你保管。公司要把巨额财产交给你这个原来根本不认识的新员工保管,这是多大的托付和信任?你入职,等于向公司做了一个承诺—— 钱交给我保管,请放心,不会有错。同样,一名乘客买了机票坐上飞机,等于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了航空公司,交给了机长,交给了空乘人员。公司招聘一名网络维护人员,等于把公司网络安全托付给了他。公司招聘一名保安,等于公司把办公室安全、物品和人员安全托付给他。机长、网维、保安等于向公司做了承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个承诺,以及对这个承诺的坚守,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一名员工的基本义务和价值所在。

    有了这种对责任的自觉,一个人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会宁愿吃苦受累,宁愿承受委屈或损失,甚至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身名门、37岁就当上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清洁工。她每天要把马桶擦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刚开始,她讨厌这份工作,干起来也马马虎虎。有一天,一位与她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擦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一大杯冲厕水,当着她的面一饮而尽。在前辈的眼中,野田圣子的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光洁如新只是工作的最低标准,经她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用来饮用。前辈这一举动,使野田圣子大吃一惊。她发现自己在工作态度方面出了问题,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责任心,野田圣子也在擦完马桶后,盛一杯冲厕水,并喝下去。野田圣子喝冲厕水,是为了表明自己愿意承担没有尽到责任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其实,这种承担没有尽职尽责所带来不利后果的自觉,表现为很多形式。有的表现为内疚、不安;有的表现为主动道歉,主动补救,主动赔偿;有的表现为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有的则表现为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履行职责。

    公交车司机黄志全,在驾驶公交车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强忍剧痛,做了三件事:第一,把公交车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第二,把气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下车。第三,将发动机熄灭,确保公交车和乘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却走到了生命尽头。用生命守护责任,是崇高的。一旦上岗,就要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本讲知识点

    什么是责任心?

    是对自己分内之事有一种必须做好的强烈意愿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