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辣文 > > 新员工入职第一课 > 13.2 基本职业操守2——保密
    13.2 基本职业操守2

    ——保密

    职场痛点

    商业机密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保密是一个员工的基本操守,然而大多数新员工对公司保密制度闻所未闻,保密意识严重缺乏。

    本讲提要

    1.保密是一个员工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应尽义务。

    2.了解公司的保密范围、保密级别和保密办法。

    3.养成保密意识和保密习惯,遵守保密制度。

    个人有隐私,公司有机密。个人隐私应当被尊重,公司机密必须被保守。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树立保守公司机密的意识,履行保守公司机密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一旦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公司的一员,就有遵守劳动合同和公司劳动纪律的义务,这个劳动纪律包括了保密纪律。

    遵守保密纪律,保守公司机密,是员工的基本义务,基本职业操守。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比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核心客户、成本和价格体系、人员资料、公司重大决定纪要等。这些机密一旦丢失或者扩散,将会给公司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商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2018年,韩国三星公司最新的oled曲面屏显示技术被泄露给其他公司。三星预计,机密的泄露将令其在未来3年损失共计58亿美元的销售额,8亿~9亿美元的利润。

    2018年,某快递公司10亿条快递数据被一位id为“f666666”的用户在暗网上兜售,数据信息包括寄(收)件人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都是被内部人士批量出售而来。

    在某公司微信群,财务小王把公司的工资单不小心发了出来,而且怎么也无法撤回……一时间公司上下都知道了各岗位工资,而且很多平级之间工资居然也有很大悬殊。一大堆辞职信被放在了hr的桌上……这次工资泄密事件,使整个公司很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骨干流失,业务停滞。

    泄露公司机密,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给员工本人带来很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三个级别:

    最低,公司处罚。如果员工泄密,将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罚包括警告、记过、罚款、降职降级,直至辞退。某证券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某在微信群中泄露某集团管理层限制性股票+期权方案,引起证券行业震动。张某本人受到辞退和罚款20万元的处罚。

    中级,承担民事责任。有的员工以为发生泄密事件,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进行处罚就可以了。实际上,许多泄密事件都是员工离职后发生的,比如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携带原公司商业机密加入新公司,或者将原公司商业机密转手出售。在这种情况下,原公司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泄密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厦门某贸易公司原经理,离职后违反两年内不得同行业任职的竞业禁止协议,被原公司起诉。2019年,厦门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该经理支付违约金10万元,并返还保密津贴。

    最高,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该员工确实将相关技术资料泄露给了竞争对手,造成原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判刑标准>50万元),根据我国《刑法》第219条规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将判处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并赔偿经济损失。

    过去,许多人对保密无感,今天,保密已经成为一名员工非常重要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为什么?

    一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下,商业机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死攸关。一个定价策略、一个外观设计、一串代码、一份客户资料等被泄露,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机密被窃、被复制十分容易,不用特殊设备,手头有部手机即可,拍照、摄像、发送,几秒钟就完成泄密。三是基于互联网,机密很容易被扩散,一旦发到网上,几分钟点击转发数百万次,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迅速形成公共事件。四是许多职场人士的保密意识,被海量信息冲刷得越来越淡漠和混乱。特别是新员工,保密意识和保密操作上几乎一片空白,很容易无意中就发生泄密行为。

    那么作为职场新人该怎么办?

    很简单,严格遵守和执行公司保密制度,养成保密意识和保密习惯。关于保密制度,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保密范围。

    公司保密,都会限于商业机密这个范围,不可能什么都要保密。什么是公司商业机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商业机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具体来说,不同的公司对什么是自己的商业机密、公司保密范围有哪些,有自己的明确规定。

    某公司的保密制度规定的保密范围如下:

    1.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的范围一般包括甲方客户提供的需求、软件实现方式、技术手册及其他文档、涉及商业秘密的业务函电、代码等。

    2.经营信息。包括客户名单及客户的数据库资料、营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不公开的财务信息、劳动报酬、进货渠道、产销政策、招投标中的标的及标书内容等。

    3.员工应保密自己的薪资和绩效,相互之间不得打听收入情况。

    以上三方面,应该说是企业保密范围的底线了。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保密范围非常广泛,公司会制定专门的保密手册,详尽列出保密范围,有的长达几十页。

    关键词二:保密级别。

    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比如中国移动、华为、阿里巴巴、中国工商银行等,都会有保密分级制度。一般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公开四个级别,针对不同的保密级别采取不同的保密办法。也有的公司的保密级别分为三级。以某公司保密级别为例:

    ●绝密级——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权益的重要决策文件及技术信息资料为绝密级。

    ●机密级——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客户资料、经营状况、管理制度等为机密级。

    ●秘密级——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员工工资、尚未进入市场或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为秘密级。

    关键词三:保密办法。

    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保密要求越来越高,保密办法也越来越多。比如华为,仅仅涉及员工的安全保密规定就有十几个。许多大型公司特别是科技类公司,员工入职时,要和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在这些保密制度中,几乎都规定以下事项:

    一是未经授权或批准,员工不得将需要保密的事项对外部或内部无关人员透露,谁泄露谁负责。美国惠普公司规定,员工不能泄露自己的薪酬信息。一名员工如果问另一名员工收入多少,如果后者如实回答,透露自己的薪酬,那么说出自己薪酬数额的员工就会被开除。按照惠普的原则,不追究问的人,而是追究说的人。

    二是未经授权或批准,员工不得将公文、手册、报表、记录、传真、电报、电子文档、讲话、录音、录像等资料对外或对内部无关人员展示。

    三是员工应妥善保管所持有的涉密资料,不得擅自将涉密资料带离保存场所或办公场所,不得在处理涉密资料时留下泄密隐患,离职或离岗前必须将涉密资料原件和复制形式完整交回,不得自行保留。

    四是未经授权或批准,员工不得复印或以其他方式复制标有“绝密”“机密”“秘密”级别的内部资料。未经信息所有人批准,员工无权将自己所获得的保密信息再授权或提供给他人。

    有的公司还规定,下班或离开办公桌10分钟以上,应关闭或锁定计算机。桌面上不能放有秘密级以上文件,秘密级以上文件应放在带锁抽屉或保密柜内。公司所有办公区域不开通无线上网服务。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要尽快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要有职业的敏感度。无论入职哪家公司,无论公司有无明文规定或者开会强调,只要进入职场,应该养成以下底线保密意识和保密习惯:

    ●未经同意不得翻看他人的文件资料。

    ●不得无保密措施存放涉密文件资料。

    ●未经批准,不得复制与自身工作无关的公司文件和资料。

    ●不泄露自己收入信息,不打听同事的个人收入。

    ●未经批准,不得带领公司以外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参观。

    ●不得泄露公司秘密和未经披露的会议内容与决议经营数据信息。

    不同的公司,在保密制度和办法上各不相同,新员工入职后,要仔细学习本公司的保密制度或办法,以自己公司的具体要求为准。有许多公司在新员工入职时,来不及就保密制度和办法做很多培训和要求,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公司不重视保密。

    本讲知识点

    什么是商业机密?商业机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