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辣文 > > 新员工入职第一课 > 12.5 职场不公
    12.5 职场不公

    职场痛点

    职场中,不公的议论最容易蛊惑人心。一些新人听风就是雨,听到不公就心里不平衡,就义愤填膺,在议论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因为自己并不了解什么是职场不公。

    本讲提要

    职场中,新人要学会辨别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

    如果确实遭遇不公,要分类处理,不要“一刀切”。

    职场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不公。

    ●同样的业绩,别人奖金多,你的奖金少。

    ●比你入职晚的,已得到晋升,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有背景有靠山的人,晋职晋级。无依无靠的人,干得再好也没用。

    ●你开会迟到,挨批评又扣钱。有的人开会迟到,没有任何问题。

    面对职场不公,新人怎么办?首先,你要清楚什么是公平。早在2 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给出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也是公平的形式原则,公平是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这是什么意思呢?

    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

    用一把尺子对所有人就是公平,也就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用同一个标准、同一把尺子对所有人,就是一碗水没有端平,就是不公平。公司规定迟到者罚款100元,那么公司任何人,无论是总裁还是新人,只要迟到就罚款100元,这就是公平。如果在迟到的人中,只罚普通员工,不罚领导或者与领导关系好的人,就是不公平。公司规定,绩效考核成绩为a,下年度工资自动上浮一级。那么,无论谁,只要得到a,就必须上浮一级工资,这是公平。如果同样得a,有的人工资涨一级,有的人不涨,这就是不公平。

    公司在许多方面都应该一视同仁,比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薪酬福利。总之,凡是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哪怕老板违规,也必须与员工“同罪”,得到同样的处罚,没有人可以例外。否则,就是不公平。

    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区别对待才是公平,一视同仁反而是不公平。

    有些对这一条不太理解。比如外出旅游时给大家发面包,仅仅根据第一条——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每人一个面包就是公平。但旅游团里,有小孩有大人,小孩一个面包吃不了,发多了就浪费,大人一个面包不够吃。所以,如果按照人头发面包,反而对旅游中干活多饭量大的人是不公平的。大家都会承认,这时候,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两个小孩一个面包,一个干活的大人两个面包,才是公平的。

    在公司里,这种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很常见。博士学位的员工进公司,起薪比硕士学位的员工高,硕士学位的又比本科毕业的员工起薪高。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任职人,薪酬标准不一样。总经理承担的责任大,薪酬就比中层、基层员工高。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才是公平。如果不同的情况,同样对待,把总经理的工资与员工的工资拉平,恰恰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是如何划分的?把博士和硕士、总经理和员工,分成不同情况,分别拿不同的工资,大家能够接受。但是,如果把男员工和女员工,会巴结领导和不会巴结领导的员工分成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不同对待,拿不同的工资,大家肯定不能接受,会认为这是不公平。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标准是胜任和绩效。

    企业,与家庭、社区、公益组织等不一样,企业的核心是赢利。所以,企业在区别对待的时候,必须按照谁对企业盈利有贡献为标准,不能是其他标准。博士比硕士价值高,总经理比员工价值高,绩效成绩得a的员工比绩效得b、c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大,当然给他们的报酬就应该多,否则就是不公平。所以,公司里区别对待的标准只能是谁更胜任,谁绩效更高。

    明白了以上道理,如果遇到不公,新人如何面对和处理呢?有两个要点。

    要点一:先判断是否真的遇到不公。有的新人很容易把工作中的烦恼或者别人(上级、同事、客户等)对自己的不满意,误认为是一种不公。经理要求小李必须在三天内把给某的大客户建议写好交给他。小李觉得经理处事不公,同样是给大客户写建议书,给小王一周时间,而只给他三天时间。小李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根据前面的分析,判断上级公不公平,要看上级有没有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在公司里,不同的大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和签单路径,情况不一样,要个案处理,不能“一刀切”,这时,需要根据客户情况区别对待。所以,把经理给小王一周时间,只给自己三天时间这件事作为上级不公的依据,显然是错误的。

    小李连续几周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下周女朋友来看他,小李想请年休假。小李知道公司规定工作满一年才有资格申请年休假,自己离工作满一年还差几天。不过,小李希望经理能够考虑到他这段时间工作辛苦和女朋友探望等特殊情况,批准他的年休假申请。申请后,经理没有批准。小李认为经理对他有成见,处事不公。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一年不得休年假,这是一项制度,不能搞特殊。所以,经理不批准小李的申请是对的、公平的,如果经理考虑特殊情况,给予照顾批准申请,恰恰是不对的,对其他同样情况的员工是不公平的。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新人,常常听信传言,比如经理和谁关系特殊,照顾谁,谁没满一年就成功休假等。如果相信了这些传言,就容易形成上级不公的印象。千万不要轻信传言。

    在职场上,任何判断都不能以道听途说为依据,也不能以偶然事件为依据。只有出现确凿的、持续性的事实,才可以得出相应结论。

    要点二:分类处理。职场不公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果经确认,确实遭遇职场不公,应该学会分情况处理,最忌“一刀切”。

    第一种情况:偶尔遭遇不公。

    这种情况,新人要忍或者沟通。

    第二种情况:重大不公。

    遇到这种情况,新人应申诉、投诉。如果可以确认是重大不公,比如上级或他人打击报复,或者公司工作疏漏造成你重大权益受损,则按照公司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申诉或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种情况:制度性不公。

    遇到这种情况,新人应离职或忍耐。新人遭遇制度性不公,可以选择离职。有的公司可能存在制度性不公,且有明文规定。一些地区的公司规定,在公司某些岗位任职,必须有本地户籍。有的公司的制度性不公,没有明文规定,而是以潜规则或者“企业文化”的形式存在。

    国内一家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有一条潜规则是,公司内部晋升的高管,必须是某大学的毕业生。

    作为新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不公平的制度相对抗。如果制度性不公确实成为自己职场的天花板,离职就成为必然选择。

    本讲知识点

    什么是公平?

    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