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如何与上级沟通
职场痛点
许多新人不懂得如何与上级沟通,要么埋头工作,一声不吭,上级不找他,他从不找上级沟通;要么大事小事找上级。
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本讲提要
1.与上级沟通的难点在哪里?
2.关键点1:主动。
3.关键点2:区分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上级是职场中员工最重要的沟通对象之一。
与上级的沟通,关乎工作,关乎利益,关乎职业发展。所以,无论你的上级脾气急躁、是个业务高手,还是木讷、是个外行,你都不得不与他好好地沟通。有人说,与上级沟通难。难在哪里?
第一难,角度不同
上级与下属对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上级认为重要的事情,下属可能认为不重要。下属认为重要的,上级可能认为不重要。比如某部门经理认为周计划很重要,工作是否有计划性的关键在于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所以他要求本部门的人员,每周五下班前必须把下周周计划报给他,周一例会时,部门每个人必须展示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和本周计划情况。而部门的许多人员觉得本部门的工作大多属于周而复始的常规工作,没必要每周都重复写一份周计划,做周计划纯属形式主义,重复劳动。
第二难,信息不对称
对你的工作情况,你和上级相比,谁了解得多?当然是你。对于你的工作,你和上级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你多他少。你是你所有工作的亲历者,各种你最清楚,而你的上级不可能天天跟着你,当然不像你自己那样了解你的工作情况。
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很多沟通障碍。
比如你认为自己已经十分努力了,跑了无数次,再差一点点,这家大客户就拿下了,最后却因客户方一个小小的内部原因,迟迟没有签单。而你的上级看不到你努力的过程,他只看到销售报表里,你的业绩很差,因而对你评价不高。
角度不同和信息不对称,是上下级之间沟通的天然屏障,并始终存在。在天然屏障下,怎样与上级很好地沟通呢?
有两个关键点,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主动
主动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看沟通是谁先发起,谁先找谁。如果是你先找上级沟通,你就是主动。如果是上级找你沟通,你就是不主动,是被动。如果你能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让上级一次都不先找你,永远是你先找他,都想在他前面,那你有前途和成就的可能性就大。为什么与上级沟通,主动如此重要?
第一,主动可以解决工作的态度问题。新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上级对下属的评价都基于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下属态度如何?积极不积极?想不想干好?第二个角度,下属能力如何?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干好?上级喜欢想干又能干的下属。上级最不喜欢既不想干也不能干的下属。
就态度和能力这两个角度来说,下属能力高不高,上级好判断。而下属工作努不努力,态度积不积极,还真不好判断,特别是下属工作不在上级的眼前时,更不容易判断。而且,能力的高低相对固定,而工作态度是可以变化的。一个员工如果工作态度积极,努力,尽心尽力,最后没有完成,通常会得到上级的理解。但是一个员工如果没有尽心尽力去做,即使任务圆满完成,超额完成,上级也不会认为是员工的功劳。比如今年市场形势好,容易赚钱,谁都能完成任务,业绩好是你走运。既然不是你干出来的,上级也不可能认可你。显然,只有工作态度得到上级认可,工作成绩才能被认可。业绩好时,上级会认为是你努力的结果。业绩不好时,上级会认为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可见,与上级沟通,首先要做的是让他认可你的工作态度。那么,如何让上级认可你的工作态度呢?答案是主动。只要你主动与上级沟通,就会使上级认可你的工作态度。
主动沟通=态度积极,为什么呢?当上级问你的工作情况时,实际上已经对你的工作态度评价不高,你已经被动了。上级一般不会随便问下属,如果主动问,一定是考虑了很多,看到了很多,忍不住才主动问。一个态度积极、努力工作的员工,是推着上级走的,对自己的工作,往往是想在上级前面,是主动争取上级支持,争取资源的。如果你做到了,为什么不主动和上级沟通呢?如果你没做到,为什么不主动和上级沟通呢?新员工工作中的困难很多,既然有困难,为什么不主动找上级?所以,凡主动与上级沟通的员工,上级对其工作态度评价会高。如果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就倾向于认为,是下属的积极努力,尽心尽力,克服许多困难完成的。如果没有完成,上级倾向于认为,下属已经尽力,只不过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实在难以完成。
第二,主动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你的工作信息,你掌握的多,上级掌握的少。如果你希望上级理解你,你应该怎么办?应该主动给上级信息。上级是普通人,在没有掌握你工作信息的情况下,他如何评估和判断你的工作?
某年,我去一家公司上课之前,该公司的老板专门跟我说:“章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公司的经理和员工讲一讲,让他们主动和我沟通?不要让我整天追他们,我现在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老是提心吊胆,担心下面的人半夜打来电话。为什么?半夜打来电话,肯定是公司出事了,客户跑了,资金出问题了,工厂出麻烦了,重要骨干突然走了,反正没有好事。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在问题出现苗头的时候,不早一点主动与我沟通呢?”所以,新人一定要记住上下级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上级面前,下属不应该是一个“柠檬”,让上级猜不透你,不知道你整天在干什么。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因为“柠檬市场”研究而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柠檬在打开之前,我们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在没有掌握柠檬真实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对任何柠檬压低价格。当你的上级不知道你整天在干什么的时候,你在上级面前,就像一只柠檬。那么,上级就倾向于对你的工作做较低的评价,表现为对你工作担心,不理解,不支持,评价低等。你的解决办法是:主动给上级信息。有了这些信息,他才可能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所以,主动沟通=主动给上级信息。
遗憾的是,许多新员工认为自己只要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工作,问心无愧,上级应该看得到,如果上级看不到,是上级的问题,没事不会打扰上级,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是,如果上级根本不了解你在干什么,他如何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
著名职业经理人杜家浜,曾经担任微软中国公司第一任总裁、思科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等职务。他曾经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沟通至上》,谈到职场沟通问题时,特别强调主动沟通的价值。他反省自己在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在沟通方面犯了一些错误,最重要的一个错误是不主动与上面沟通,导致上面对中国公司的情况不了解,不能理解中国市场不同于西方市场,不能给中国公司以有效的支持,造成经营上的许多困难。他去思科公司后,就吸取了教训,主动与上级沟通,使得总部很了解中国的情况,沟通很顺畅,业绩非常好。显然,主动与上级沟通,可以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可以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因为,主动沟通=态度积极,态度得到认可,沟通就容易了。第二,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主动沟通=给上级信息,信息对称了,上级充分掌握了你的情况,就容易理解你和支持你。
所以,请主动与上级沟通!
关键点二:区分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与上级沟通时,有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第一种是指示/请示。
上级给小李指示:“小李,下周开季度销售分析会,你负责的会务工作必须按照以下几个要求尽快准备。”小李向上级请示:“经理,季度销售分析会的会务有几个问题,您看怎么处理?一是原来订的酒店会议室wi-fi信号不好。二是酒店自助餐提价,餐饮标准超标。”这种沟通方式发生在上级给下属布置工作的时候、安排任务的时候、做指示的时候、评估下属工作的时候,下属向上级请示工作的时候、汇报工作的时候、请求上级帮助的时候。
这种沟通方式的特点如下。
1.上下级处在一种不平等关系中。上级掌握决策权、决定权,他决定下属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并且,上级处在像法官、裁判一样的位置,下属工作好不好,上级说了算,下属自己说了不算。
2.强制性的,权威性的。上级给下属下命令、做指示,下属必须坚决执行,不能拒不执行,不能打折扣。上级和你沟通,是让你接受指示和命令的,不是听取你意见,或者听你辩解的。下属向上级请示或者汇报,上级的任何评价或者进一步指示,都是结论性的,不容置疑。
第二种是分析/商讨。
上级说:“小李,下周要开季度销售分析会,会务上有几个问题,我们先商量商量。”小李说:“经理,对于下周的季度销售分析会,我有几个想法,能不能和您谈一谈?”这种沟通方式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以商量、探讨的语气,交换意见,探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
这种沟通方式的特点如下。
1.上下级处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当上下级坐在一起商讨工作的时候,虽然双方职位不同,但是这时双方是作为平等的角色参加讨论的。既然是商讨问题,交换意见,当然双方是平等的,如果仅仅因为他是上级,他的想法和意见就永远是对的,那还用和下属一起商讨问题,共同探讨下一步的工作吗?既然要商量,双方就是一种平等关系,不是谁职务高听谁的,而是看谁更有道理。
2.非强制性的,非权威性的。在商讨问题的过程中,无论上级还是下属提出方案、想法,都不是权威性的。这时候,双方一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探讨,寻求好办法。既然如此,在商讨的过程中,下属可以不同意上级的看法,可以反驳上级,上级也不能强迫下属同意自己。
为什么区分这两种沟通方式很重要?因为在职场,许多新员工常常混淆了这两种沟通方式,使上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如果是第一种沟通方式,也就是指示/请示,上级明显处在权威的、不容置疑的位置。这时候,上级做出的指示,无论你认为对不对,都不能反驳,而要坚决执行。遗憾的是,有的下属,把指示/请示误以为分析/商讨,以为上级是在征求他的意见,于是表示不同意上级的安排,甚至驳斥上级,同时还提出自己的方案。
如经理说:“小李,关于季度销售分析会的会务,我有几个要求。”
注意:“几个要求”,这明显是给小李做指示,小李作为下属,要服从上级,必须接受和坚决执行,不得抗拒。
小李不能说:“经理,你这几个要求有问题啊……”
这时,经理不是和小李商量会务,不是征求小李的意见,小李不能反驳,而要坚决执行。
在职场,上级最讨厌这种自以为是的下属,好像自己很聪明,无论上级布置什么工作,他永远都质疑上级的安排。甚至,有的上级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说服这位下属同意自己的安排。
如何避免这种误解、错误?很简单,不要把上级的指示误解为和你商讨。上级的指示,下属只能接受和执行,不得质疑和抗拒。如果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先保留,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把分析/商讨误解为指示/请示的情况更容易发生。当上级和你一起商讨工作时,大家可以各抒己意,集思广益,你就应该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不怕要出丑,不要怕自己的想法幼稚,也可以反驳上级的意见,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经理说:“小李,找你过来,是想看看下周的季度销售分析会会务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很明显,上级摆出和小李商量问题的姿态,实际上是重视小李,想给小李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小李越能大胆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上级越高兴。这时候,一些新人的错误表现是不吭声,没反应,没主意,被动地等上级做指示、拿主意。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新人入职以后,不熟悉工作,处在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状态,习惯听指示。二是有许多新人,真没主意,上级问他,他也想不出主意。这样的状态,应该尽快改变,否则无法沟通,前途堪忧。
与上级沟通的这两种方式,大多数新人很陌生,马上掌握其中的区别并处理好,可能比较困难,希望本讲能引起新人的关注,在工作中慢慢体会。
本讲知识点
与上级沟通有哪两个关键点?
第一,主动。第二,区分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