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请示
职场痛点
缺乏请示意识,擅自行动,会给工作、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不懂得如何请示,会形成事事请示、被动工作的尴尬状态。
本讲提要
树立请示意识——该请示的事项必须请示;未经请示,不得擅自行动。请示不是为了推卸责任,不能请示了之,要学会如何请示。
请示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工作方式之一,一位员工每天需要数次甚至更多次的请示。
什么是请示
所谓请示,是请求上级指示或批准。如:“经理,我想明天上午去拜访客户,您看可以吗?”“赵总,财务部要求我们部门本周内办完报销手续,现在大家都在出差,您看要不要马上给大家再发一个通知,提醒一下?”在企业中,工作是有权限的。有的工作事项,你能自行决定,有的工作事项,你不能自行决定,必须在得到上级的指示或批准后,才能去做。请示是很严肃的,是企业防范风险,保证公司目标得以达成和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操作。一个不请示或者不会请示的员工,工作中出错的可能性,要比善于请示的员工多很多。
请示还意味着责任的分配和承担。一项工作,如果你请示以后再行动,与未经请示擅自行动,责任大相径庭。请示后行动,是职务行为,出了问题,上级要承担领导责任,公司要承担可能的损失,只要你执行中没有违法违纪,而且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去做的,工作出问题你不会受处分。相反,如果你未经请示,擅自行动,问题就大了,出了事,你要承担全部责任,包括经济赔偿,甚至刑事责任。所以,新员工一旦入职,要在第一时间树立请示意识。未经请示,不得擅自行动。要注意,请示与请教不同。请示是请求指示,某项工作你会做也能做,只是不知道应该不应该做,这时就需要请示。请教则是你不会做,做不了,不懂工作方法和技能,需要向上级或者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或学习。如:“经理,我明天去拜访客户,您觉得我应该如何向人家介绍新的服务套餐?”这个例子与前面的例子就不同,是员工向上级请教工作方法,而不是向上级请示。
向谁请示
员工把请示对象弄错了,会出问题。
比如,某公司的一名员工有一位大客户,很兴奋,就越过直接上级,向公司老板请示折扣政策。后来,这个单子被上级交给别人做了。这名员工请示错了对象。他应该向他的直接上级请示,而不能越过直接上级向老板请示。
请示的原则是什么呢?一要向直接上级请示,二要根据规定或者直接上级的指示,向其他部门或者其他非直接上级请示。
在管理不规范、不完善的公司,向谁请示可能是一个连老板都弄不清楚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公司,特别是创业型公司或者民营企业里,组织化和职业化程度低,组织架构和指挥链不完善,管理者的领导力不高。遇到这种情况,新人怎么办?按照请示的原则办,无论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先请示自己的直接上级,然后慢慢了解和适应公司的规定。
请示什么
什么工作需要请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考虑和规定,新员工按照自己公司的规定处理即可。一般来说,以下情况,员工不得自作主张,必须向自己的直接上级请示,得到指示后再行动。第一种,需要根据权限审批的。超出本岗位权限的,必须在得到有该权限的上级批准后,方可行动。如合同、采购、销售政策、公出、低值易耗品领用、费用支出、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下一步工作方向等,必须得到直接上级或者相关部门的批准。某公司规定,员工3天以内的公出,由直接上级批准;超过3天的公出,需得到直接上级和隔级上级两级的批准。第二种,超出预料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没有料到的,现有规定没有涵盖的情况,员工需要请示。客户临时提出额外的要求,或者合作方工作中出现差错,有紧急情况出现等。第三种,需要上级把关的。有的工作,按照权限本来不需要请示,由于员工自己缺乏工作经验,或者事关重大,心里没底,对自己不放心,于是以请示的方式请求上级给自己把关,防止风险。
如何请示
请示有书面的请示,也有口头的请示。在规范的公司,书面请示都有规范的流程和固定的表格、单据,员工只要走程序即可。下面重点介绍如何口头请示。请先看两个例子。“经理,我想明天上午去客户那里做工作拜访,可以吗?”“经理,客户今天提出一个新需求,要求在程序中增加一个功能,又不想增加费用,您看怎么处理?”
大家可能注意到,请示是以发问方式表达出来的,凡是请示,都是问句。不过,以上两个例子中的问句形式不同。第一个是封闭式问句,第二个是开放式问句。这两种问句,恰好代表不同的请示方式。
在职场中,许多请示是与第一句相似,即用封闭式问句请示的。对这种封闭式问句,上级对下属的请示只要做选择,给出“是”或者“否”的回复,下属根据上级的意见执行即可。第二句采用开放式问句,在开放式请示中,上级无法做选择,无法给出“是”或者“否”的回复,那么上级如何回复这种请示呢?最有可能的是以下两种回复。
●回复一:“客户要增加一个新功能,又不想加钱这个事,回头我考虑考虑,明后天给你一个答复。”
●回复二:“对于客户这个要求,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想好,先回去考虑考虑,明天下午拿出你的处理办法,到我办公室找我。”
大家注意到这两个回复的区别了吗?在“回复一”中,上级已经不知不觉接受了你布置的工作任务。为什么这么说呢?当你向上级请示,上级说“回头我考虑考虑,明后天给你一个答复”之后,上级成为处理这个问题的责任人,后面会由上级考虑解决的办法。本来是下属工作中遇到问题,下属应该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在刚才的请示中,下属却以请示的方式,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上级,等于以请示的方式给上级布置了一项工作任务。这其实已经不是请示了,而是以请示的方式推卸责任。不要觉得这个分析耸人听闻,其实这种下属以请示的方式给上级布置工作的现象,在职场普遍存在,一些技术型、业务型的上级,特别容易碰到这种情况。许多新员工有误解,认为作为下属,我在工作中不会做,没办法了,当然要去请示,谁叫他是上级呢?大街上是“有困难,找民警”,在公司里就是“有困难,找上级”。我请示上级,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程序,怎么是给上级布置工作呢?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请示的时候,下属采用了开放式问句。有人会觉得奇怪,下属采取开放式问句去请示,就会导致正常的请示成为布置工作任务吗?
下属采用开放式问句请示的时候,意味着自己没有想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而是以请示的方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上级考虑。这就错了,这是本末倒置。工作中,本来应该是上级出题目,下属回答;或者客户或市场出题目,下属回答。现在,下属以请示的方式给上级出题目,是让上级给下属回答。
请示,应该是下属已经有解决办法,但是这个办法超越了自己权限,或自己拿不准,不放心,才以请示的方式征得上级批准,或者请上级把关,而不是把问题交给上级想办法。管理学里有一句名言,是上级说给下级听的:任何时候,我帮你解决你的问题,但是决不允许你的问题变成我的问题。问题怎么处理,是下属的职责,不是上级的职责。一个下属,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束手无措,认为自己是下属、新人,不会做就理所当然,这是不对的。上级有责任帮助下属工作,但是没有义务替下属工作。
“回复二”则是正确的回复,也是让下属学会正确请示的好办法。
为什么说“回复二”是正确的回复?
就是在于,上级决不允许下属两手空空、脑袋空空,只带着问题来,以开放式问句来请示,实际上以请示的方式把问题交给了自己。
没想好解决办法,不要找上级请示。
在“回复二”中,上级反问“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如果下属脑袋空空,没有考虑好解决办法,上级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让下属先回去考虑考虑,想好解决办法再来。一开始,许多新人不习惯上级这样处理,他们会困惑,认为自己是新人,上级让自己回去考虑,想好解决办法再来请示,而自己不就是没办法才找上级请示的吗?这恰恰是新人在入职时,就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自己经验多么不足,能力多么低,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尽可能地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是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再去请示上级,让上级在你提出的方案中取舍,或者在你的方案基础上完善。这样,你才能很快成长,渐渐独当一面。上级也能从琐事中抽身,专注自己的工作。所以,正确的请示方法应该是员工自己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封闭式问句,请示上级。
本讲知识点
1.什么是请示意识?
在工作中,作为下属,该请示的事项必须向上级请示,未经请示,不得擅自行动。
2.如何请示?
要点一:采用封闭式问句请示。
要点二:准备好两个以上的解决办法再去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