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罚款问题
职场痛点
罚款让人不舒服,你准备怎么面对?
本讲提要
新人不幸被公司罚款,怎么办?小额罚款,应该交。大额罚款或累计颇多,要看四个方面:一看依据,二看有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三看扣除额是否符合规定,四看程序是否合法。
以罚款的方式惩戒员工,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常见做法。先看一个罚款案例。
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发布了一份《关于销售部人员在办公区域吸烟处罚的通告》。通告表示,在公司205办公室发现烟蒂64根,处以6 400元的罚款,由两人承担,每人承担3 200元。在208办公室发现烟蒂147根,处以14 700元的罚款,由三人各承担4 900元。这家公司的罚款力度很大,一根烟头罚款100元,最多一人被罚4 900元,估计一个月的工资所剩不多。但是,这个罚款额比起华为的罚款额来说,并不算多。2018年1月17日,任正非签发华为公司15号文件——《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的问责通报》。通报表示,公司一直强调加强经营质量管理,杜绝做假。近年来,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公司管理层对此负有领导不力的管理责任,经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责任领导做出问责,并通报公司全体员工。任正非罚款100万元,郭平罚款50万元,徐直军罚款50万元,胡厚崑罚款50万元,李杰罚款50万元。
有意思的是,这份由任正非签发的文件,因“任正非罚任正非100万元”而引起热议。虽然华为高管都是有钱人,但一次性罚款100万元,还是震动了华为,也震动了企业界。在我国的企业中,罚款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处罚方法,许多公司都有罚款规定,而且五花八门。有一家公司的罚款规定有800多项,长达好几十页,罚款的项目也很多,比如,对公司的制度规定文件精神指示传达不到位,不及时,罚款100元。不服从上级领导工作分配、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罚款100元。对上级的指示,有期限的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如期完成,罚款100元。上班时间打瞌睡、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罚款100元。有欺骗公司、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罚款2 000元。某公司还将惩戒措施转换为罚款。如口头警告,扣除当月工资5%。书面警告,扣除当月工资10%。最后警告,扣除当月工资20%。立即辞退,并根据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处罚。
由于罚款十分普遍,新人很可能会遇到。那么,新人如何面对罚款呢?从法理上看,企业不能罚款。我国法律规定,公民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工资收入是公民的财产,宪法规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处置公民财产,须有合法的权力来源。也就是,只有经合法授权和法定程序的公权力,才可以处置公民的财产,或者说,只有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才可以罚款。企业作为民事主体,没有行政执法权,所以企业是不能罚款的。
但我国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单位无权对劳动者进行罚款。在地方性法规层面,只有广东省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单位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根据《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罚款内容,或者其扣减工资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在广东省,用人单位无权对劳动者进行罚款,是十分明确的。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企业会有罚款规定呢?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法吗?这里有一些微妙之处,道理如下。
一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全国性法律明文禁止企业罚款。既然没有禁止,宪法中保护公民财产的条款没有落实,企业罚款也就有了操作空间。
二是过去有依据。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虽然该条例已经于2008年被废止,但是罚款这种做法在过去是有依据的。
三是经济损失赔偿。1994年,当时的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本人的工资中扣除”。这一规定现在并没有废除,所以经常被企业作为罚款的法律依据。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罚款的前提是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而目前一些公司的罚款,员工并没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如答不出老板提的问题罚款100元,对上级指示传达不及时罚款100元等罚款,显然不符合上述规定。第二点是,1994年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还规定,如果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需要从工资扣除进行赔偿的话,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17年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 300元,北京市是2 000元,深圳市是2 130元。公司罚款后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从这个规定看,前面提到的江苏某环保公司的罚款是违法的。一是吸烟并没有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二是罚款达到4 900元,除非这几个人月收入超2万元,否则罚款肯定超过了工资的20%,也是违规的。
四是程序要合法。我国《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福利保险、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等内容时候,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讨论,平等协商决定。严格地说,凡是没有走职代会程序的,老板一人定的处罚规章制度,都是有法律瑕疵的。公司虽然不能罚你的钱,但可以少给你钱,这是法律允许的。如果你的基本工资是一个月5 000元,绩效工资或者奖金是3 000元。公司罚款不能罚基本工资的5 000元,但是你表现不好,公司可以减少你的奖金或绩效工资,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法律规定的保险、福利是不能减少或扣除的。无论怎么罚款,五险一金的钱一分钱也不能少。不过,考虑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绩效工资或者奖金在薪酬总额中的占比达到30%~80%,企业在罚款上的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有人会有疑问,如果不罚款,对迟到、早退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怎么处罚呢?办法很多,如下。
●积积分。各大银行都有积分制度。
●降低绩效评分。有的公司规定,累计三次迟到,算一次旷工,一次旷工,取消当月绩效工资。
●扣奖金。
●降低职等职级。
●批评教育。
●乐捐。所谓乐捐,是把罚款改为你自愿向公益基金捐款,如迟到一次,公司不对你罚款,你自愿捐款100元。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都有罚款规定?罚款的好处是操作简单,效果直接,对创业型公司或者管理水平低的公司比较适合。有人迟到,不论什么理由,罚款100元,公司考勤人员就可以操作,被罚款人也会立刻改正。正因为如此,只要罚款不过分,许多员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的罚款明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是不能接受的。
本讲知识点
如何面对罚款?
小额罚款,应交纳。大额罚款,要看四个方面:一看有没有依据,二看有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三看扣除额是否符合规定,四看程序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