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绩效制导
——如何给猎狗分骨头
职场痛点
绩效考核与学校里的考试不一样,新员工容易搞错。
许多新员工关注工资、奖金会发多少,却很少关注为什么发,其实搞清楚为什么发才有用。为什么发呢?因为绩效制导。
本讲提要
20多年前,通用电气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来到中国,在与数十名中国企业家座谈时,特别强调一条管理理念:“人们不会做你所希望的事情,只会做受到奖赏的事情。”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秉承这个理念,把绩效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公司里就是这样,考核什么,奖赏什么,员工就做什么,不考核、不奖赏的工作,很少有人去做。个中道理,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寓言小说《如何给猎狗分骨头》所蕴含的道理一模一样。
一枚导弹,如果要击中目标,依靠什么?依靠制导,依靠精准制导。一家企业,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如何为了一个目标而工作?也是依靠制导,依靠绩效制导。导弹的制导系统很重要,企业的绩效制导同样很重要。
什么是绩效制导
绩效制导也叫绩效导向,是通过绩效管理,将公司所有人的努力,都聚焦在公司目标的达成上。如何做到绩效制导?我们先看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带了几条猎狗去抓野兔。抓野兔之前,猎人给猎狗们制定了一条规定,按数量论功行赏,哪条狗抓的野兔多,分到的骨头就多,抓不到就饿肚子,数量决定结果。猎狗们知道偷懒就要饿肚子,于是你追我赶,拼命抓野兔,效益节节攀升,猎人很高兴。
没多久,出问题了,由于按照抓野兔的数量给猎狗分骨头,猎狗们就什么野兔容易抓就抓什么,于是,大兔子变小兔子,小兔子变残兔子,残兔子变死兔子,这些兔子都卖不了好价钱。
猎人想了一个晚上,决定完善他的游戏规则,他告诉猎狗:“从今往后,一定要兔子的数量、质量、重量‘三量’齐发,都要达到一定标准,一个都不能少,去努力吧。”果然,情况改变了,兔子的产量效益节节攀升,猎人高兴坏了。
过两天,猎人发现,邻居家的猎狗抓兔子的效益比他的高多了。邻居告诉他,除了对猎狗要求数量、质量、重量外,还把猎狗组成小组,分工协作,老猎狗负责找兔子窝,跑得快的猎狗负责追捕。另外,邻居还为猎狗设计了一个培训机制,让老狗带新狗,新狗出发前先接受培训。
猎人觉得邻居的办法不错,马上引入。引入后猎人发现,效益不仅没有上升,还下滑了。猎人问老猎狗怎么回事,老猎狗说,以前按数量和质量、重量分兔子,明明白白,是谁的功劳,都可以明确计算,现在团队抓兔子,分工协作,谁的功劳大呢?彼此推卸责任,培训也耽误抓兔子时间,效益当然下降了。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麻烦又产生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写的寓言小说《如何给猎狗分骨头》。它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公司考核什么,员工就做什么,考核引导工作产出。
●第二个启示:一定要根据考核“分骨头”。
●第三个启示:“分骨头”是为了更好地“抓兔子”。
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启示。
1.公司考核什么,员工就做什么。
学生都知道,学校考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如果有两门课,难易程度差不多,第一门课是10个学分,第二门课是1个学分。当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去学第一门课。如果第二年,学校把第一门课改为1个学分,把第二门课改为10个学分,绝大多数学生就会去学第二门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考哪门课,学生就学哪门课,不考就不学。猎人考核抓兔子的数量,猎狗就追求数量,不管猎人能不能卖钱。为了数量,什么兔子好抓就抓什么兔子。在公司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考核销量,销售人员就为了冲销量,使出各种招数。很多年前,国内某工程机械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冲销量,甚至采用零首付的方法——客户不出一分钱,将挖掘机开走先用,再分期付款。一时间,该公司销量大增。没过多久,该公司应收账款、呆坏账剧增,流动资金枯竭,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每到年末,一些公司就开始想办法提高销量。有的公司采用的办法是先把产品压到渠道,也就是压到经销商那里,因为可计入销量,这叫压货。过完年,以退货的方式退回,这是销量作假。大卖场的一些销售人员为了提高销量,将未过期食品计入过期食品,未损坏商品计入损坏商品,加上促销打折,卖场销量大增,销售额提升,但是,利润被严重侵蚀甚至造成亏损。如果仅仅考核数量,销售人员就仅关注销量,对其他重要指标漠不关心,销量大增却可能损害公司利益。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既然公司考核什么,员工就会做什么,那么,公司采取的方式自然就是——期望什么,就考核什么,通过考核引导员工朝着公司希望的方向努力。
在德鲁克的故事中,猎人发现问题后,把原来考核一个指标——数量,改为考核三个指标——数量、质量、重量,“三量齐发”,猎狗抓兔子时,既要考虑兔子的数量,又要考虑兔子的质量和重量。考核指标调整了,原来仅仅追求数量的问题得到改善。今天,企业一般不会仅仅考核某个单一的绩效指标,比如,仅仅考核销售额、利润率或市场占有率,而是考核多个指标。企业常用的一个工具叫平衡计分卡——不是考核单一指标,而是考核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再确定若干指标。通过考核四个方面的指标,引导公司平衡内部和外部、近期和长期的发展。
公司想得到什么,就考核什么,或者说通过考核引导什么。绩效考核就像方向盘,就像轮船的舵,起导向性的作用。
2.一定要根据考核“分骨头”。
假如猎狗忙了半天,抓到了兔子,猎人不给猎狗分骨头,或者不管抓到的兔子有多少,给所有的猎狗分一样多的骨头,即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的导向性,是不是就消失了?猎狗是不是就不会好好抓兔子了?当然是。所以,考核一定要和“分骨头”紧密挂钩,才能起引导作用。
公司期望什么,就考核什么;考核什么,就激励什么。不能是期望的不考核,考核的不激励,这样,绩效导向就失效了。为什么公司考核什么,员工就努力做什么呢?人是趋利避害的,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会抢着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会不做或者躲避。绩效考核之所以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是因为公司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和收入,比如绩效工资、奖金、分红,还有职级晋升、惩戒等挂钩。所以,管理学上有一句话:“人们不会做你所希望的事情,只会做受到奖赏的事情。”
遗憾的是,一些公司里存在考核与“分骨头”不挂钩的现象。入职后,新人会发现,有的公司对绩效考核并不重视,绩效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有的公司搞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分骨头”与“抓兔子的多少”无关或者关联度不高。有的公司朝令夕改,有时“分骨头”与“抓兔子”有关,有时又无关,全凭老板的心情。还有的公司搞“两张皮”——“抓兔子”时用一个办法,“分骨头”时用另一个办法,“分骨头”与“抓兔子”不挂钩。某公司对财务部经理的考核指标是费用节约率、无差错率、财务规章执行度等,但是在“分骨头”时,老板却表示,对财务部经理的考核,关键看忠诚不忠诚、听话不听话。
讲述德鲁克的《如何给猎狗分骨头》的故事,是为了便于理解,用专业术语表述是,绩效考核是人事决策的依据。人事决策,是公司在员工加薪、奖金、绩效工资、晋职晋级等激励方面,需要做出的决定。在一家绩效导向的公司里,只能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而不能依据其他结果来决定员工的加薪、奖金、绩效工资、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的安排。能不能以绩效考核作为人事决策的依据,是实现绩效制导的关键。
3.“分骨头”是为了更好地“抓兔子”。
在德鲁克的故事里,猎人对猎狗进行考核并分骨头,是为了使猎狗更好地替自己抓兔子。所以,抓兔子是目的,分骨头是手段。为了使猎狗更好地抓兔子,猎人想了各种方法:“数量”改“三量” —小组分工协作—给予老猎狗保障—给新猎狗培训等。
在公司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和改进绩效。绩效考核是手段,改进绩效并更好地达成绩效才是目的。既然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更好地达成公司目标,这样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所有的当事人,就不能仅仅盯着考核评分和“分骨头”,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及时了解和评估绩效状况,及时提供反馈,辅导、帮助员工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达成绩效,上级与员工共同寻求改进绩效的方法和途径。
将以上三个启示概括一下,就是考核,是为了给人事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员工和公司绩效发展。只有把考核与人事决策挂钩,才能实现绩效制导——引导员工为了实现公司目标而共同努力。
本讲知识点
1.什么是绩效制导?
绩效制导也叫绩效导向,是指通过绩效管理,将公司所有人的努力,都聚焦在达成绩效目标上。
2.为什么绩效制导很重要?
“人们不会做你所希望的事情,只会做受到奖赏的事情。”考核什么,奖赏什么,员工就做什么。不考核,不奖赏的工作,是没有人做的。
3.公司为什么进行绩效考核?
一是通过考核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通过考核促进绩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