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如何成为训练有素的员工
职场痛点
刚入职时,新人不仅缺乏能力和经验,难以胜任工作,更麻烦的是,新人习惯了学校教育,对企业如何培训员工一无所知。实际上,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区别极大,新员工要尽快适应这一转变。
本讲提要
了解企业培训的理念、方式和责任划分,尽快适应和融入企业培训。
2019年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票房火爆,评论中说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故事真实,二是演得好,三是训练有素。看过《中国机长》,许多人都注意到了包括张涵予扮演的机长、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在内的整个空乘团队的表现是训练有素的。训练有素是对一位员工、一个团队、一家公司的褒奖、认可和信赖。什么是训练有素?是员工得到了很好的培训,并通过培训掌握了岗位技能,恪守了职业操守,可以圆满地履行职责。对新人来说,只有经过公司的各种培训,才能成长为训练有素的员工。
许多新人可能不知道,在10多年前,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企业是外企。当时的调查显示,除了工资高、福利好之外,外企最大的吸引力是公司培训体系完善、员工成长快。今天,优厚的工资、福利,完善、严格的培训体系,开放、公平的成长环境,仍然是吸引求职者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领袖级企业都以拥有完善的、严格的培训体系著称。公司的培训体系包括以下部分。
1.培训课程。
这是包括从入职培训课程、岗位技能课程、通用课程、职级培训课程、晋升培训课程到素质培训课程、团队课程、领导力课程在内的对员工和管理人员全覆盖的培训课程。
2.培训机构、人员。
公司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培训师。中小企业有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大企业则有培训中心、企业商学院、企业大学等。比如,海尔有海尔大学,中国移动有多个培训中心,阿里巴巴有自己的商学院等。
3.经费。
公司有专门的培训预算和经费。企业教育培训费用应当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假如一位员工的工资总额是一年10万元,培训费一年可提取1 500~2 500元。
4.培训制度。
公司的培训制度不仅包括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管理等,还将培训与员工的薪酬、任用、晋升相联系。
万科的一版《员工手册》第6章第15条规定,培训累计积分是职员晋级和晋升的参考标准之一,不同类别的职员积分要求有所不同,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万科集团培训积分管理制度》。
富士康的一版《员工手册》第2章第8条规定,新进员工,首先参加岗前企业文化、安全知识、人事规章、社会与环境责任等培训,成绩列入人事档案,不合格者须补课补考,否则以不符合任用条件处理。第9条规定,新进师级干部进行2至3个月工作现场实务历练,经考核合格才能转正;新干部入职报到后,先由事业群委托ie学院统一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项培训。第24条规定,员工参加培训,积累的学分列入考核项目之中,作为晋升、晋职晋级的依据之一。
某通信运营商要求所有员工每年均须参加一定时长或次数的培训,各职级员工均须达到一定的积分标准。培训积分计算以天为单位,原则上积分标准为1分/半天,4天以内的培训按实际累计积分,4~9天的培训积分全部为8分,10~20天的培训积分全部为15分。
今天,不仅是大公司,许多普普通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下面一些做法几乎成为“标配”。
1.培训积分制。培训积分与任职、晋职晋级、加薪等挂钩。员工没有达到一定培训积分,会下岗、转岗、冻结加薪、冻结晋职晋级等。
2.入职培训考核。新人入职后必须接受入职培训,并且入职培训成绩占转正考核的10%~40%。
3.岗位技能培训。
4.后备干部培训和晋升培训。员工必须参加专门的培训,才能作为晋升候选人或者接受任命。
正因为如此,培训对员工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对于新人来说,企业培训是一个新鲜事物,有几个概念要搞清楚。
第一,企业培训和学校上课不同
新人习惯了学校的上课,以为公司的培训就是上课,这是不对的。企业培训与学校上课是不一样的。
新人入职后,不要一提起培训,就像学生时代的条件反射似的,等着去教室上课。
上课与培训的不同
第二,企业培训有3种方式——脱产培训、在职辅导和自主学习
1.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就是离开工作现场、工作岗位,去参加公司组织的专门培训。脱产培训有教室,有老师,有上下课时间,所以和新人原来在学校上课相似。实际上,脱产培训与学校上课不一样。不一样之处,前面已经从4个方面做了比较,请新人以后慢慢体会。一般来说,公司的入职培训、员工素质培训、通用技能培训、专业培训等,需要员工脱产,也就是离开工作岗位,专门安排时间参加。
2.在职辅导。
在职辅导也叫工作教导、ojt,是由自己的上级,或者公司指定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指导者,在工作岗位或工作现场对新人进行培训。许多公司在新人入职时就安排了导师,在工作中辅导新人。在职辅导,往往不被新人当回事。其实,这才是企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公司不是学校,员工不能经常停工停产去学习。而且,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哪里能力不足,上级或同事最清楚,他们可以在工作现场随时随地培训你:开会的时候,拜访客户的时候,做指示的时候,请示的时候,吃午饭的时候,起草文件的时候……这样的培训及时、效率高、针对性强。所以,新人要想尽快成为训练有素的员工,就必须在工作中主动、及时向上级或同事请教,这一点非常重要。
3.自主学习。
这是企业培训中的“721”。所谓“721”,指的是员工的能力,10%是在教室学习的,20%是上级或同事指导得来的,还有70%是在工作实践中自己自学和探索出来的。这就意味着,除了脱产培训和在职辅导以外,员工自己的自主学习,除了外出参加培训、参加在线培训外,还要学会在工作中分析、总结、积累,自我成长。
第三,责任人
你上学的时候,学习是谁的责任?是你自己、学校、家长的责任。
企业培训是谁的责任?是公司、上级、你自己的责任。
1.公司有责任。
公司有哪些责任?公司要出钱、出人、出时间、出制度。
●出钱,自不必说,企业培训的课程、师资、版权、教室都需要经费,没有钱做不了培训。
●出人。公司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以及专职的培训经理、培训专员、培训师、内训师。
●出时间。公司安排培训时间,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如果安排在工作日培训,则影响正常工作;如果安排在周六、周日培训,则影响员工休息。
目前,我国企业培训的时间是:外资企业一般在工作日培训,民营企业一般在非工作日(周六日)培训,国有企业一般在周五、周六培训。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每年会安排5~12个工作日,作为员工培训时间。安排这么多时间,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按照员工月工资1万元计算,12个工作日的工资支出超过5 000元,还不算其他支出,以及耽误工作付出的机会成本。有的公司把员工派到外地、国外参加长期培训,培训费用和机会成本非常高。
在培训方面,企业有几个“怕”。一怕花钱花时间。外资企业在培训上花钱最慷慨、大方,每年安排在工作日的培训时间大都在5~12天;一些大的民营企业也不怕花钱,而怕花时间。小的民营企业预算十分紧张,怕花钱又怕花时间。二怕没效果。培训了很久,员工上岗后还是什么也不会。三怕人离职。公司出钱、出时间、出人做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技能,可没几天员工被别的公司挖走了。可以说,有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的公司,都是对员工负责任的公司。
2.领导有责任。
这里的领导,指的是员工的直接上级。直接上级对员工的成长负有责任。领导学中有一句名言:员工的能力低,不一定是领导的责任。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一定是领导的责任。在工作中,谁离员工最近?谁给员工下达命令?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员工向谁请教和向谁汇报?答案都是上级。由于工作是由上级和下级一起努力完成的,上下级之间形成了最为密切的绩效伙伴关系。员工在工作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需要做哪些改进、如何改进等,他的上级是最了解的,上级也是能够给员工提供迅速、直接、有效帮助的人。正因为如此,上级对下属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在职场上都有一个体验:如果碰到了一位好领导——既有能力,又愿意培养下属,那么下属就成长得非常快。如果碰到一位糟糕的领导——自己能力低下,又嫉贤妒能,只让干活不培养,那么员工成长会非常慢。
3.自己有责任。
在公司里,领导有责任帮助你成长,并不是说你自己就没责任,恰恰相反,员工是自己成长的主宰和最大责任人。一个人自己不想成长,对自己不负责任,公司花再多的费用,提供再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课程,直接上级再用心培养,这个人也很难成长。
这么多年来,我见到有的员工,对自己非常负责。当企业搞培训的时候,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参加培训。我在福州上课时,从厦门来了一位企业学员,星期天上完课当天晚上要赶回厦门,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当时交通还不方便,他克服一切困难参加培训。
对于一些高费用的培训,有的公司里没有人报名,有的公司的一些员工在签到后外出逛街聚会,或者在培训时心不在焉,处理私事。公司为你花钱,领导和同事替你把工作干了,给你创造机会去学习,你却溜出去逛街,不珍惜培训的机会。
本讲知识点
1.企业培训有哪三种方式?
脱产培训、在职辅导和自主学习。其中,在职辅导是新人成长的关键。
2.培训的责任人是谁?
有公司、直接上级和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