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职业发展
本课内容都是涉及员工基本权益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事项,新员工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一无所知,而要及早、准确地掌握。
否则,你就可能输在职场的起跑线上。
本课目标
1.掌握试用期、转正、上岗、调岗、晋职晋级、降职降级、辞职、辞退等基本概念。
2.了解公司的职级体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3.了解如何成为训练有素的员工。
4.了解公司中晋升的条件和程序。
本课提要
5.1 聘用
试用期 转正 调岗 晋职晋级 降职降级 离职 辞职 自动离职 除名 过失性辞退 无过失性辞退 经济性裁员
5.2 职业的阶梯
什么叫职级体系 公司的职级体系如何
5.3 如何成为训练有素的员工
企业的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企业培训的三种方式:脱产培训、在职辅导、自主学习
5.4 晋升
晋升资格 晋升程序
5.1 聘用
职场痛点
公司聘用一位员工,就是与员工建立一种劳动关系,聘用期间任何劳动关系的变动,都会对员工的基本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许多员工入职很长时间后,居然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方式一无所知。
本讲提要
这些概念是职场的基础知识,员工必须清楚:试用期、转正、离职、辞职、辞退、自动离职、除名、开除、晋职晋级、降职降级、借调/抽调、调岗/调职。
人在职场,从入职到离职,是以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开始,以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在此期间,对于一些与自身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常识,员工必须了解。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即可。我们从签订劳动合同后的试用期开始介绍。
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试婚期”。通过试用期,双方满意则“结婚”,确立正式劳动关系;如有任何一方不满意,则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
按理说,试用期是双方的一种约定,而不是企业单边的规定,但是对职场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相当于公司是财大气粗的“高富帅”,新人是心惊胆战的“灰姑娘”,试用期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对新人的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关事项。
1.试用期期限。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除了试用期这个说法外,其他如试岗、适应期、实习期等,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应当按照试用期对待。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2.试用期工资。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公司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公司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新人试用合格,办理转正手续,成为正式员工。不合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约定条款解除劳动关系。
新人对公司不满意,想主动解除劳动关系,提前三天提出即可。
新人要清楚,一般来说,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试用期涉及的问题做了周到的考虑和安排。如果你的确是人才,公司巴不得早点结束试用期,然而,试用期结束,总有一定比例的新人不能达标。
所以,公司在员工手册中,会规定试用期内由于新人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不需要支付补偿金)。当你入职时,在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确认书上签了字,就等于你已经同意了这些规定。
某公司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如下。
●应聘时提供虚假证明及虚假陈述(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资料、学历学位证明、专业资格证明、工作经历、专业、专长、教育背景及技能培训经历、所获殊荣等,有犯罪记录、竞业限制等),经查证属实者。
●入职时,未如实填写健康状况者,如有癫痫、精神病病史或家族遗传病病史,或具有传染性疾病等。
●在试用期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且医疗期超过试用期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法定医疗期期满后合同终止。
●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主管交办的工作任务或推迟懈怠,查证属实者。
●不能按规定完成试用期培训内容或培训考核(考试)未达标者。
●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者。
公司把能想到的都列出了,最后一条“其他不符合录用条件者”,是一种兜底条款,方便公司解约。
4.转正。
公司采取校招、社招的方式或通过猎头公司、广告等进行招聘,费时费力,就是为了发现人才,所以新人不用担心公司的诚意,只要达到公司条件,公司都会让新人转正。对于转正,公司会有转正考核,新人考核通过后,便可以办理转正手续。
岗位异动
对员工来说,岗位异动是大事。新人入职时,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具体的岗位,比如财务经理、产品经理、报关员等。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原来约定的岗位发生变化,就是岗位异动或称人事异动。当一名员工岗位发生变动,薪酬、考核、奖惩、职业路径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会对员工利益有重大影响,不得不慎重。财务经理改任分公司经理,产品经理改任销售经理,报关员改任统计员,这些都是岗位异动或人事异动。
岗位异动有许多情形,包括转正、晋职晋级、降职降级、借调、离职、岗位轮换、调岗/调职等。
1.转正。转正有两种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新人很熟悉,是入职转正,即试用合格后被聘用为正式员工。
对于另一种转正,新人不大熟悉。在公司内部,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从较低职务晋升到较高职务,会有几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正式上岗或任命,也叫转正。
2.晋职晋级。员工从较低职务上升到较高职务,从较低职级上升到较高职级。
3.降职降级。相反,员工从较高职务下降到较低职务,从较高职级下降到较低职级。
4.借调。借调也叫抽调,短期到其他岗位工作,不办理岗位、人事归属和工资福利的变动手续,到期仍然回原部门原岗位工作,借调期薪资不变,由原单位发放。
5.离职。离职包括辞职和辞退两种,后面会进行介绍。
6.岗位轮换。公司有计划地让员工轮换不同的岗位,是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并锻炼员工的一种方式。我国所有的大型国有企业,华为、联想、海尔等部分民营企业,西门子等部分外资企业有岗位轮换制度。企业每年有3%~5%的岗位用以供岗位轮换。岗位轮换的方法是岗位公示,员工自愿报名,审核后在企业内部的岗位上轮换。一般来说,工作3年以上才能参加岗位轮换,所以与新人关系不大。
7.调岗/调职。
调岗,也叫转岗,是将员工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岗位,调入其他岗位工作的一种行为。调职,通常是将管理人员从一个管理岗位调整到另一个管理岗位任职的一种行为。在有的公司,调岗和调职是一个意思。有的公司则把普通员工的岗位异动称为调岗,把管理人员的岗位异动称为调职。
新人要特别关注调岗。一是,入职时,新人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对岗位和工作内容已经做了约定,如果调岗,要变更劳动合同,不是小事。二是,为什么要调岗?如果是员工主动提出,公司也同意的调岗,则皆大欢喜。有的调岗,是在新人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行办理的。三是,在公司里,一岗一薪,一个岗位对应一个薪酬标准。易岗易薪,岗位调整后薪酬就必须调整。如果员工是从薪酬低的岗位,调任到薪酬高的岗位,相当于加薪和晋级,没有问题。如果员工是调任到薪酬更低的岗位,或者员工根本不想去的岗位,或者根本胜任不了的岗位,就相当于“发配”或者变相赶你走,逼你辞职。
实际上,在公司里,调岗确实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给员工新的机会,另一种是逼人辞职。
如果遇到调岗,新人该怎么办?首先新人要想一想,公司为什么要给你调岗。
公司给的公开理由一般是“工作需要”或者“不能胜任现岗位”,如果有其他不可描述的理由,比如你与上级或同事的关系都搞僵了等,一般不会明说。按照《劳动合同法》,调岗需要你和公司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同意。实际上,公司有100个办法让你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在调岗通知和劳动合同变更书上签字。你签字,就等于同意,同意就等于双方协商一致,法律上就成立了。如果不想调岗,不想签字,怎么办?
情况一: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自己确实不能胜任现岗位,本次调整的新岗位,包括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和工作地点又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应该愉快接受新的安排,并且感谢领导,感谢公司。新人想一想,当你不能胜任本岗位时,公司本来是可以辞退你的,现在不辞退,还在公司内部给你想办法,这种调岗显然是公司和领导在帮你,给你机会,是对你的爱护和关怀,你应该领情。
情况二:如果自己完全能够胜任现岗位,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公司准备给你调岗,且调任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和工作地点,是可接受的,甚至更好,那么你应该赶快接受。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其他部门的领导赏识你,还是你被“挤走”,都不重要,换个环境也许更好,只要你能接受新岗位。
情况三: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如果公司给你调任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和工作地点,都带有明显的“发配”性质,或者变相赶你走,怎么办?如果你也想离开,请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处理,给你支付经济补偿金,一拍两散。如果你不想走,可以和公司协商,希望公司给你调任的新岗位,在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工作地点上,让你能够接受。否则,不接受,不签字,不去新岗位,你还可以有如下做法。
●要求公司出具调职的相关文件,以及调职原因。
●如果理由是不能胜任现岗位,则请求公司出具工作标准和不能胜任的证据。谁主张谁举证,既然公司主张,就应该由公司举证。
●如果将你调岗到工作内容相差比较大的岗位,根据《劳动法》,公司应该给你安排相关的培训,若没有相关岗位技能培训,你可以不去。
●如果公司在你拒绝调岗,不到新岗位后,拒不安排你的岗位、停发薪水的话,你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以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辞职,公司应当按照 n+1支付经济补偿。
●还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原工资。
辞职
员工个人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叫辞职。
辞职,对一名员工来说,是一件大事,有以下几个事项,应当早知道。
1.为什么辞职?
“我就是不想干了”“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等都是理由。其实,大多数辞职的人,就是单纯想换工作。只不过,有的人是主动换工作,而有的人是被动换工作。
2.需要提前多少天提出?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辞职分两种。一种是提前30天提出书面报告,30天时间一到,无论公司同不同意,员工都可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另一种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辞职时,有几个事项必须注意。
●辞职一定要提前写书面报告,口头申请无效。书面报告的标题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不是“辞职申请”。
●提交了辞职报告,如果在30天内公司不批准辞职,必须老实上班,干满30天。否则,属于自动离职。
●保存你已递交“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证据,可采取邮寄的方式递交辞职通知书,也可以在公司递交书面辞职报告时,获取签字或者视频、语音等证据。
3.什么叫自动离职?
以下几种情况,均属于自动离职。
●未经申请擅自离职。
●在书面申请辞职后,未经批准30日内离岗。
●连续旷工3日或3个月内非连续旷工达4日。
●未依离职规定办妥离职交接手续而自动离岗。
自动离职,属于员工强行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强行是违约,是你以违约的方式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合同,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自动离职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薪酬福利,比如绩效工资、年终奖等,还会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造成工作影响,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有一种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叫除名。当员工自动离职的行为发生后,公司也自动解除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这叫除名。除名是公司对于旷工等行为达到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员工采取的处理措施。
4.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在一定情形下,辞职不需要等30天,而是递交辞职报告后,可以立刻解除劳动关系,离开公司。这些情形如下。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加班。
●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恶意克扣员工工资。
●滥罚款。
●加班不给加班工资。
●收取劳动者的押金。
●不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
请注意,员工认定的以上情形,可能与公司的认定不一致,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5.办好离职手续。
辞职经公司同意后,按公司的离职程序办手续,好聚好散,站好最后一班岗,即使在离职的最后一天,也应该恪尽职守,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有的新人,一提出辞职,就开始心不在焉,甚至为了迫使公司尽快批准辞职,闹情绪,传闲话,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不良记录。
辞退
公司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辞退,也叫解雇。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三种辞退的情况。第一种是过失性辞退。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通知,可以立刻辞退,也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以下情形均属于我国《劳动合同法》所列举的。此外,不同的公司还在自己的规章制度中添加了一些其他情形。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提供虚假个人资料。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隐瞒个人病史。
●同时与其他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在公司里,人们经常听说开除员工的说法。开除是过失性辞退,是公司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且屡教不改的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操作,是公司对严重违纪行为的一种惩戒和处理方式。我国《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开除这个说法,所以开除要按照过失性辞退处理。
第二种是无过失辞退。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无过失辞退包括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或者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不能胜任工作是最常见的情形,包括绩效考核不合格、连续不合格、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常出现工作失误。有的公司有末位淘汰制度,其实就是无过失辞退。某公司规定,辞退适用于“岗位职责内工作任务三次不能按要求完成,经综合考评后,被直属主管认定不能胜任工作,且经分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确认,经培训或重新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者”。
这家公司的这条辞退规定很规范。
无过失辞退,公司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国家规定,补偿金标准一般是n司龄,1是一个月工资。n+1就是司龄是几年,辞退时就给员工发几个月再加一个月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5年,发6个月工资。工作10年,发11个月工资。也有公司发n+2、n+3,甚至2n+1的经济补偿金。
第三种是经济性裁员。所谓经济性裁员,就是公司经营困难、破产,或者遇到经济危机,需要辞退一些员工渡过难关。这种辞退会随着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经常发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企业裁员潮,就是经济性裁员。需要说明的是,无过失辞退和经济性裁员,都有预告期。在预告期内,必须尊重公司制度,并且办理好离职交接手续,中间稍有差池,会被视为自动离职,会被公司按照过失性辞退处理,公司不但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还可以通过诉讼追究当事人自动离职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于新员工来说,刚入职就提及岗位异动、辞职、辞退等概念,让人不适。但是要知道,每个人在职场几十年,平均下来,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要换近4次工作,岗位变动超过10次。所以,要理性地面对这些问题,遵纪守法,维护权益。
本讲知识点
1.什么是自动离职?
这些情况均为自动离职:未经申请擅自离职;在书面申请辞职后,未经批准30日内离岗;连续旷工3日或3个月内非连续旷工达4日;未依离职规定办妥离职交接手续而离岗。自动离职属于劳动者强行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要避免。
2.辞退有几种?
有3种,分别是过失性辞退、无过失辞退和经济性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