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班
谈到上班,一些老板和经理人的看法是:
●上班,绝不能迟到、早退。
●上班,不能踩点进、踩点走,最好提前10分钟到公司。
●除非实在没办法,否则不要请假。
●上班时别玩手机。
●加班是幸运,不加班是幸福。
本课目标
1.了解上班,上班是文明的表现。
2.了解工作的时间制度。
3.熟悉考勤与请假的相关事项。
4.了解关于加班的法规和争论。
本课提要
2.1 什么是上班
上班族不能将上班理解为“朝九晚五”、打卡、干活,而要把上班理解为责任、契约、职业伦理
2.2 工时制
标准工时 综合工时 不定工时
2.3 考勤与请假
考勤 公出 缺勤 迟到 早退 旷工 脱岗 事假 病假 年休假 加班
2.4 加班
“996”大论战 加班可理解 加班可选择 加班要合法
2.1 什么是上班
职场痛点
不能把上班仅仅理解为干活或劳动,上班是现代文明的表现,核心是契约、权利、责任和职业伦理。
本讲提要
什么是上班?
上班的3个特征。
从上班的进化历史看,上班是现代文明的表现。
提到上班,上班族常会抱怨,那到底什么是上班呢?
网络上的资料显示,上班是“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准确,因为古代的奴隶也按照主人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比如去守城堡,但这不是上班。还有古代的大臣早上按时上朝,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上班。今天的上班,准确的含义是:一种受雇于他人,赚取报酬,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制度进行的劳动。上班是一种劳动,但是劳动并不一定就是上班,只有符合以下3个基本特征的劳动,才是上班:一是受雇于人,二是取得报酬,三是符合法定的工作时间制度。这3个基本特征,缺一不可。
我们一一来看这3个特征。
上班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表现。古代是没有上班这件事的,而劳动在几十万年以前就有了。从劳动到上班,经历了漫长的进化。经过人类文明的洗礼,古代的劳动才慢慢进化成今天这种有契约、制度、法律和伦理意义的上班。
我们看看上班是怎样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从劳动进化到今天的上班经历了5个时期,分别是原始时期、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和今天。上班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今天。工业革命以前的3个时期有劳动,没有上班。
第一个时期——原始时期
在几千年前的原始时期,每个人都要辛勤地劳动,劳动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族群的生存。没有雇主,没有雇员,没有报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找工作,不用担心失业,这时的人类打猎采摘,刀耕火种,进行着繁重、危险的劳动,却常常食不果腹。
第二个时期——奴隶时期
这一时期人类的劳动有了第一个重要进化,出现了按照别人的指令进行的劳动——奴隶的劳动。奴隶依附于奴隶主,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和劳动的全部成果都属于奴隶主,甚至奴隶也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时,奴隶的劳动是强制性的,没有时间限制,奴隶主想让奴隶劳动多长时间,奴隶就必须劳动多长时间,哪怕是12小时、16小时,甚至日夜不停地劳作。因为没有报酬,所以没有失业的问题,更不用找工作。
第三个时期——封建时期
这一时期人类的劳动有了第二个重要进化,出现了劳动报酬。封建时期出现了有人身自由的自由民,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工。自由民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可以自己与雇主签订契约,可以要劳动报酬。地主雇人时,无论长工还是短工,都必须付工钱。靠付出劳动换取报酬,就要找雇主,也就有找不到雇主的时候,这就是“找工作”和“失业”。这种现象在原始时期和奴隶时期是没有的,所以,失业、报酬是与人身自由相伴而生的。没有人身自由,就没有失业,也就没有报酬。不过,这时候还没有上下班的说法,被地主雇用后,雇工在雇佣期的时间几乎全部由雇主支配,在雇主看来,雇工劳动的时间越长越好。
第四个时期——工业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上班。之所以上班会出现,是因为这个时期人类的劳动有了第三个重要进化,出现了工作时间制度。
从18世纪开始,世界各国逐步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大量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进入工厂劳动,以劳动换取报酬。资本主义早期,进入工厂的工人的境况是悲惨的,恩格斯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theditif thekilass in england)一书中,就描述了工人当时的境况,与封建时期相比,区别不大,有些甚至更悲惨。即使如此,大批劳动者也争先恐后,想进入工厂上班,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报酬高,到工厂上班的报酬是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报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当时,进入工厂上班是令人羡慕的事。
更重要的是,工作有了固定的时间。在工业革命早期,工作时间很长,超过12小时,有的工厂甚至要求超过15小时,但上下班的时间是固定的。很快,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的工人运动开始了。1817年,英国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bert owen)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他还提出了“8小时劳动,8小时休闲,8个小时休息的劳动者权益要求”。1884年,美国工人在芝加哥举行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8小时之歌》,歌词有:“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8小时工作。”一个月后,美国政府宣布实行8小时工作制。很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这样,上班的3个特征——受雇于人、支付报酬、法定工作时间,都具备了。上班——这个现代文明产物终于产生了。
第五个时期——今天
从1884年8小时工作制确立到今天,上班还在不断进化之中。
1.工作时间。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法定工作时间越来越短。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法案,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199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每周双休制,将每周的工作时间规定为40小时。今天的德国,上班时间已经缩短到每天5.6小时。在法国,每年的休假天数已经达到150天。有的国家甚至正在酝酿每周4天工作制和更多的假期。2019年8月29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说,人类不需要太多工作时间,一周工作3天,一天4小时,就很好了。
2.报酬。
有关报酬,除了由劳动者个人和雇主协商之外,还可以由工会与雇主集体谈判,国家出台了关于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标准工资、社平工资、最低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劳动定额等进行了规定。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等,不再仅仅由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自愿协商,而是受国家法律约束。
上班的进化有3个关键点。
●从为自己干活进化到为雇主干活。
●从无报酬进化到有报酬。
●从被雇主随意驱使进化到有法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
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如下表。
上班的进化
上班族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上班的过程中,产生了雇员的胜任力、职业操守和伦理等问题,同时产生了雇主的商业伦理、雇主品牌和雇主责任。
今天,我们所说的上班,不仅仅是劳动。上班是一种劳动,但是劳动并不一定是上班。比如,做家务是一种劳动,但并不是上班。只有受国家法律、劳动契约、商业伦理、职业行为规范约束的劳动,才能被称为上班。
正因为如此,上班族不能将上班理解为“朝九晚五”、打卡、干活,而要理解为契约、权利、责任、职业伦理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上班所蕴含的价值。
本讲知识点
1.什么是上班?
上班是一种受雇于他人、能赚取报酬、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制度进行的劳动。
2.上班的3个特征是什么?
受雇于人、取得报酬、法定工作时间。
3.如何理解上班?
上班族不能把上班仅理解为劳动,而要将其理解为契约、权利、责任和职业伦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