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谁是老板
职场痛点
许多新人不明白老板的概念,不知道公司的老板是谁,也不清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是什么意思。
本讲提要
公司老板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企业所有者是谁,老板就是谁;第二,企业控制人是谁,老板就是谁。
入职前后,新人都想明白一个问题——公司老板是谁。
然而,老板是一个滥用的称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公司,老板是投资人或大股东。有的公司,老板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有的公司,老板是公司的董事长或总裁。有的公司,员工把自己的上级统叫老板。比如员工的顶头上司是一个经理,有7~8个下属,下属一般会称经理为老板。
那么,新人如何理解老板这个称呼,并通过老板来理解公司及公司管理体系呢?很简单,只要理清两个问题即可。
第一个问题,企业归谁所有,所有者是老板。第二个问题,企业由谁控制,控制人是老板。所有者与控制人是两个概念。
比如你的父亲有一辆宝马汽车,你可以天天驾驶。这辆宝马汽车的所有者是你父亲,但是实际由你支配和控制,你开车不小心,出了车祸,交警会通知车主,也就是你父亲进行处理。所以,要回答“老板是谁”这个问题,要看问的是谁,是公司的所有者还是公司的控制人。
企业归谁所有
“企业归谁所有”这个问题较容易回答,答案很简单,从所有权的角度考虑,投资人是谁,所有者就是谁,老板就是谁。在我国,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只有一个人,这种只有一个投资人的企业,所有者很清楚,投资人是谁,所有者就是谁。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主体组成,这样投资人至少是两个,所有投资人都是公司的所有者,俗称“老板”。
一位明星的丈夫创办了一家公司,他占公司20%的股份,那公司就是他的吗?不是,即使他是大股东,也不是他的,因为公司是所有投资人的。但是,说他是公司的老板并不错,因为他确实是投资人之一。
有的公司规模很大,比如上市公司,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名投资人,公司是所有投资人的,而不是某一个大股东的,投资人哪怕手中只有一手公司股票,他也是公司的所有者,也拥有股东的权利,也是公司的老板。
大家可能注意过这样的报道,有人为了参加某家公司的股东大会,专门买一手该公司股票,他在会上主张小股东的利益,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谁,只要买了公司股票,就是该公司的股东,就是投资人,获得了投资人的权利,也是老板,有资格参加股东大会。
国有企业的投资人是全国人民,它归全国人民所有,国资委是全国人民的“管家”,替全国人民管理资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是国有企业的老板。地方国企是地方政府投资的,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的国企,是分别属于北京市居民、上海市居民、广东省居民的。
我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是指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混合。在这样的企业中,既有国有资产,又有民营资产或者境外资本,既有法人投资人又有个人投资人,这类企业归谁所有?依然归全体投资人。
实际上,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企业,都已经在境外或者境内上市,这些企业除了国有部分外,有大量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它/他们以自己的出资额在企业中享有所有者权益。
企业由谁控制
控制人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重大投资,决定企业组织和人员聘用,比如聘用高管、中层领导,决定公司的利润和收入分配等。
这些问题与员工关系密切,新人一定要清楚。如果是一家老板自己投资的小公司,就很容易理解,老板自己投资,自己经营,所有者与控制人就是同一个人。企业有一定规模后,投资人会变多,会出现企业所有者与实际经营者分离的现象。所有者并不一定是控制人,控制人并不一定是企业所有者。企业规模越大,投资人就越多,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而控制人不一定在公司有多少投资,甚至没有股份,这就是控制人和所有者不一致的现象,也叫“两权分离”。
那么,谁是企业的控制人呢?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董事会的企业,谁控制董事会,谁在董事会里拥有多数投票权,谁就控制企业,谁就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谁能控制董事会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谁是控股股东,企业实际控制人就是谁。我国《公司法》规定,控股股东是指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持有的股份占股份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以及出资额和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不足50%,但依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这就是说,谁的股份达到50%以上,谁就可以成为控制人。或者说,虽然股份没有达到50%以上,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是只要相比其他股东是大股东,就可能是控制人。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了同股同权,许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所占公司股份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最低的只要占百分之十几,就可以成为控制人。中兴通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兴新,而中兴新只持有中兴通讯28%的股份。
第二,拥有的股份比例不高,但是通过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对企业的控制,从而成为实际控制人。不少中国的创业公司在美国上市,而不是在我国香港或者其他地方上市,是因为纳斯达克认可同股不同权。所谓同股不同权,是把股票分为两种——a类股票和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b类股票一股可以取得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这就像一些电视台的选秀节目,选秀节目一般设两种评委——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其中专业评委的一票相当于大众评委的10票甚至更多。
马云在阿里巴巴只占7.8%的股份,加上其他合伙人的也没有超过20%,但是马云及管理层合计拥有阿里巴巴63%的表决权,这样就控制了董事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马云于2019年退休,但仍是实际控制人。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普遍存在。百度的李彦宏拥有百度16.1%的股份,却掌控了百度60%以上的投票权。刘强东持有京东15.8%的股份,却拥有80%的投票权,是公司绝对的控制人。
第三,依靠影响力成为控制人。有的企业的控制人,在公司占有的股份比例非常低,甚至不到1%,公司也没有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安排,那么他靠什么来控制企业呢?靠的是个人在公司的影响力。比如,控制人在公司的创立和发展中做过巨大的贡献,拥有很高的威望,从而取得了股东的支持,控制了董事会,控制了公司。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是苹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乔布斯在1997年回归苹果公司之后担任首席执行官,只有苹果公司0.585%的股份。深圳万科公司创始人王石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万科的实际控制人。其实,王石只有公司0.069%的股份,按照万科的事业合伙人计划,合计才占4.48%的股份,大股东是华润集团,占有公司的股份。王石是如何做到在30年中一直是万科的控制人的?因为万科是王石创立的,并且在他的领导下,万科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品牌,他在万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很长的时间里,万科的大股东和其他股东都支持他控制公司。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人是董明珠,而它是一家珠海国资委通过格力集团控股的公司,董明珠在2017年仅拥有上市公司格力电器0.74%的股份。由于在格力电器的发展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形成的巨大影响力,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人。2019年12月,珠海明骏公司受让了格力集团持有的15%的股份,成为新的大股东。然而,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人仍然是董明珠。
国有企业是典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企业。从所有权看,央企(中央国有企业)属于全国人民,地方国企属于当地全体公民。但是,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不是老百姓,而是国资委,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充当出资人和控制人的角色。甚至一些国企的实际控制人并不是国资委,而是国企的领导层。个别国企为领导个人所有,资产被掏空,经营管理混乱,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内部人控制”。
1941年,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波恩汉姆(james burnham)写了一本书《经理革命: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er revolution: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ld),书中谈到当时西方的企业界出现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有者,也就是我们说的老板或者投资人,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退出,把企业交给经理人打理,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控在经理人手里。今天,西方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是由经理人打理的,也就是说,95%以上的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基本是经理人。首席执行官以下,几乎都是经理人了。这些经理人包括微软公司董事长约翰·汤普森、可口可乐公司现任董事长内维尔·伊斯戴尔(neville isdell)、美国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和随后继任的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等。
而有的公司里,高管、总裁、副总裁等被下属称为老板,甚至有的公司里,部门经理、小班长也被称为老板,实际上,他们既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也不是公司的控制人,而只是公司的管理者,是不应该被称为老板的。公司里的其他员工那样称呼,新人当然也可以。
通过这一讲,以后有人再问你,你们公司的老板是谁,你就容易回答了。你要问,是想知道投资人还是控制人,然后告诉对方投资人是谁(你应该并不知道公司的投资人具体有哪些),公司的控制人就是指董事长。
大家在平日里常把自己的直接上司叫老板,这是一种称呼的习惯,在有的大学里,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也叫老板。显然,他们都不是老板。
本讲知识点
1.什么是“两权分离”?指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分离,分别由不同的人行使的现象。
2.老板如何控制公司?老板通过3种方式控制公司:成为控股股东,依靠同股不同权的安排,依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