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辣文 > 玄幻小说 > 星之海洋 > 章节目录 修订版第十六卷 风云再起 第二章 羊手掌之粉墨登场
    华北军脑机关出现了神 奇的集体痢疾身亡事件后,朱赫来用了吃奶的力气才把军队中一触即的哗变危机压制下去。天籁 小『『说m群龙无的华北军一时间派系林立,如何将其平稳整编成了国防部最大的麻烦,几乎不管事的他被逼无奈地走上前台来处理此事,显得惊惶失措。在此非常之际,趁火打劫自然显得太不厚道,于是我只叫小淫贼给他带了一句“事关本阁安全,希望你迅果断严肃公正妥善处理”的话,又没有威胁他什么,可居然还是把他吓得脸色都白了——也不知为什么会那么怕我这个手无重兵的虚名幕府将军。最后做出的处理意见送过来时我看了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他竟然把向我示好做为第一要务,直接把华北军的编制解除了,直属廊坊师拆得七零八碎,分别并到了江淮军和里海军中;与华北军关系最淡薄的兰州师和驻在东北的那四个团全划给了东北地区行署——也就是霍书湘直管,成立了一个新编东北军!

    谭康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两句牢骚,但也没多说什么。当然,如果我不在华夏本土驻扎着,想必他就会有很多想法和说法了。本人的无形震慑力竟至于此,实在是始料未及。

    辛巴对这个军很有兴趣,居然厚着脸皮跑葫芦岛走了一趟,向我要求把这个军给他带到前线去打仗。我没拒绝他的这个合理要求,只提了个要求:“那你多待几个月,帮霍书湘把东北局势彻底稳定了再走吧。”

    于是辛巴没有随集体返回的远征舰队休假军官走,而是留在了东北镇守局面。有了辛巴的支持,霍书湘立即把身死族灭的危险忘到了九霄云外,愈横行无忌了,回到东北后第一件是就是带领四〇四局特工和全东北警察同时出击,连夜加班开展“扫黑转段攻势”。所谓转段,是一个专有名词,全称为“转入下一阶段”。即从灭贪转向剿黑。

    他这边连夜逮捕,东北各地的黑社会势力也紧急连夜串连密谋。原来清查黑官时,作为他们背后支持者的黑社会大哥们就早想到会有这一天,为此也配合黑官的计划做了不少动作。可眼看举着讨逆正义大旗的华北军忽然在一夜间灰飞烟灭,谁都回不过神 的时候,霍书湘已经把刀子割到自己脑门上来了。哪怕是再迟钝愚鲁的市井流氓,此时也会垂死反扑的。

    十月十一日,霍书湘亲驻的辽东省政府再次被一些闹事群众所包围。一开始,他们的人数并不见得比过去两个月的大型群体上访更多,提出的要求也尽是些老调陈辞。但霍书湘只在保安科的监控室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这些人绝对不同寻常,尽是以百人方阵为单位来的,前面有人指挥统领,行动步调统一协调,虽然不过数千之众,却隐隐有千军万马之势。很快,在现场的警察也察觉情况不对:这些人的面孔都非常陌生,个头普遍不高,绝对不象东北本地人。此时不过十月中旬,一个个却穿着厚棉衣,里面不知道藏了什么东西。

    这些人组织非常严密,彼此全都认识,四〇四局的特工根本无法混入其中打探消息,事前也竟然对此事一无所知。霍书湘的四〇四局长当老了,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报程度趋向于〇的case。他经过一周前几乎被华北军翻盘的事,吸取了教训,敏感得很——几乎是过分敏感。毕竟此时完全无法说明究竟这伙人是什么身份,亦或只是外地流窜来的普通上访群众也未可知。吃喝拉撒都不得不在历史舞台上示众的我这类人都明白,天下偏偏就有那么多的事充满了不可置信的可能性,只凭主观臆断就贸然行事是非常危险的。

    就在辽东省警察厅、奉天市警察局都还未能对此事初步定性的情况下,霍书湘却已断然布了全城戒严令,封锁一切港口、空港、公路和铁路。奉天周边八十公里内的一切汽车、火车、鸡公车都不准再靠近城区,待降落飞机全部择地改降。布了这个以目前形势来看很不合理的命令后,他立即联系辛巴,在电话里磕头作揖地说:“东北形势危若累卵,一切全拜托您了。”

    辛巴对霍书湘并无好感,哪怕是共同经历了一周前的廊坊突击战,这种感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更何况他近年来书读得多了,鬼心眼也多了起来,愈觉得当日自己祖父的坟给搞掉的事太不合常理,恐怕与某个搞秘密工作多年的家伙很有关系。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再次亲自出手相救了。

    霍书湘和辛巴的应对措施执行得雷厉风行。不到十一点钟,辛巴已率领东北军的机械化部队封锁了附近的六条大街,用向三千名身份可疑的闹事人员喊话。这种喊话其实一向没什么公义可言,只看谁的嗓门大谁就有理。辛巴这边在十五辆坦克全身挂满了特制的高音定向喇叭,被围住的三千“群众”怎么喊也冒不出半个字来,甚至连颅骨传音的人体基本功能都被震得不能正常运作,自己都听不到自己在说什么。

    被高音喇叭围困后,里面的三千群众更加显示出其卓尔不群。如当真是一般的闹事人员,遇到这种事就只能四散奔逃,回家后立即四方借贷到医院看耳朵,估计这辈子再不敢在政府机关附近晃荡。可这三千人竟仍能基本保持队形不乱,用自己也听不到的高声,撕心裂肺地抗议叫嚷着。眼看时间将至,他们根本就没有一点准备自行散去的迹象。在省政府什么就是什么,完全用不着等候不在其位的我的号令。我认真地按照形式读了一遍奥维马斯的手书,对身边的参谋说:“立即写个东西,什么‘阅信奋起’、‘不破费虏势不还’的句子组一组,到处。舆论这东西,得不停地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你这……”辛巴见我竟然搞起了与主题完全无关的形象工程,直瞪着我叫:“究竟是什么意思 ,出不出兵?”

    “前沿形势,目前奥维马斯比我清楚,他说怎样就怎样吧。”我摇了摇头说:“反正金太郎同志也没什么反驳意见过来,对不对?”

    辛巴阴笑了两声,说:“黄二,你这样把前线的安危全都交到金太郎一个人身上,怕是太不负责任啊!”

    “那是我知人善任,这点长处我是有的。”我慢悠悠地说:“而且金太郎也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我倒希望你少在这方面计较那么多,说不定日后也会有完全把希望寄托于你的时候呢?幕府将军不世袭,以后的产业总得找些靠得住的人瓜分哪!”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辛巴翻了翻白眼:“我忙得很,不是专门跑来听你说废话的,快说句人听得懂的话。”

    “你立即去,东北军全部带去。金太郎不见得会等你,说不定会在你抵达前就动手,但你及时赶到的话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战果。”我说出这句话,却忽然有些不放心,问:“东北的治安形势究竟稳住了没有,是真稳住了还是假稳住了?你可得给我说实话,可别拍拍屁股带人走了,明天造反大军就杀到我葫芦岛来!”

    虽然不耐烦,辛巴还是再次向我保证东北的刺头都已经给他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蟊贼级别,不成气候,黄口小儿也能收拾得下来,完全不需要大军驻留镇压。我点点头说:“够了,明白你的意思 了,虽然我还是不太相信。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给我举荐一个可以接手你留下的这个烂摊子的人吧。”

    “你手下又不是没有人,何须我给你引荐?”辛巴很不耐烦地说:“巴斯克家的胖子冰你怎么不用?他跟你的关系,何须我来帮他举荐?”

    我微微一笑,说:“胖子另有任用,烦不了东北的这些小事,所以你还是得给我举荐一个。”

    辛巴微闭着眼睛,眼角余光在四周一扫,忽然叫道:“门口那个,小杨,你给我过来!”

    他叫过来的是那个一直候在门口的随他来的中尉。此人中等身材,面色素白,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如果这种人穿上西服窜至外交部一类的机关站立不动,自然隐形效果可以达到95%,可是他却穿戴着一整套恶魔甲——不仅如此,胸前还挂着一个大炮筒专业相机,更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卫兵、作家还是记者。我一看此人不伦不类,立即皱眉道:“辛,你就是这么跟本将军打马虎眼的?”

    辛巴不理睬我的蔑视,向那人说了:“见过将军。”才转过身说:“你切莫小瞧了我身边的人,随便抽一个出来也能顶天立地。区区东北一地,小杨就足够了。你看得上就用,看不上拉倒,自己去找。”

    “你身边的人的人我又不是没见过,还交过几次手嘛。”我斜眼看着小杨,问:“你觉得他就一定比你以前那些跟班强,不会再惹出什么麻烦被我亲自动手揍得皮开肉绽?”

    “当年的事不要提了。”辛巴露出了不忿之色,强忍着怒气说:“你尽管放心把这边的事交给小杨。用过之后,你就会后悔——当年你可是滥用武力断送了多少好材料的前程!”

    说完话,辛巴转身就走了。我对他的长期无礼早有了免疫力,并不觉得有什么。哼哼着转头又看了一遍小杨,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杨憋足了力气答道:“回将军的话!卑职名叫杨沪生!得将军重用!一定奋图强!敬业守职!做出一番事业来!”

    “行了行了,别冲我喊口号。老子喊了几十年了,听着头晕。”我摇了摇手,说:“那就是你了,试试看吧,希望你能不丢辛巴的脸,不让我失望。”

    杨沪生上任的第一天就在霍书湘召开的各地分管政法领导见面会上惹下了祸。他接手了东北治安总体防控的工作,但不意味着他就能立即接替得了辛巴的地位。辛巴以正军级控管东北局势,正好稳得住,可杨沪生只是一个正连级的小军官,在这个见面会上是职级最低的,本来使人心怀疑虑和不服。结果会一开始,霍书湘自己也犯起了难:究竟该怎么介绍?他支吾了两声,终于想到了解决方案:“这是辛军长留下的得力门生,亲密战友,杨沪生同志,大家欢迎!”

    自从gdi从内涵上瓦解以来,“同志”这个称呼已经许久不在市面上通行,此时给霍书湘拿来用在怎么样都不好称呼得到位的杨沪生头上,倒正是恰到好处。岂料杨沪生却不满意,大咧咧地说:“我看各位相互称呼‘老板’、‘老大’的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别说你们叫,就连我听都不习惯,就叫我‘杨长’好了!”

    结果,霍书湘和与会的省市政法官员都很生气,一口气递了十几份“言行不端”的状子丢到我这边来。我也没想到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家伙骨子里会是个不良中年男,小吃了一惊,但又觉得这家伙既然敢如此牛皮轰轰,说不定有些过人之能?就让他先扑腾一阵再说吧。

    尽管与各地官员都搞得很不愉快,但这并没有影响杨沪生的工作。他上任第三天就汇集奉天的武警、防暴警察和民兵包围了辽东最大黑社会集团“黑龙会”的一个分部“黑玫瑰俱乐部”,准备抓捕黑龙会的第四号头目水茵茵,搞得沸沸扬扬。其实这些大规模组织的主体都早给辛巴端得差不多了,他不过是在干些铲除幼苗的工作,但他比辛巴会造势,行动前找来了上百名媒体记者同行,意在壮大声威。但身着戎装,坐在装甲车上的他从出开始便一直拿着片刻不离的大炮筒相机点摄路边的美女,早就得意忘形忘了正事。直到被卫兵提醒着该干活了才反应过来,慌忙丢下相机拿起大喇叭准备开工,可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更加败坏了形象:

    “水侄女,俺来了!”

    现场转播此项壮举的奉天电视台记者听到这句话立即了疯,完全忘记了霍书湘是怎么收拾新闻传媒界人士的,口不择言地说:“那个好色的中年大叔究竟是谁,怎么冒充起新任东北治安总体防控总指挥长来?”

    这个记者很快回家种地了,但他的评论却深入人心。不仅广大市民和东北人民认同了杨沪生的**形象,连躲在楼上负隅顽抗的水茵茵也立即冒出了头,大声嘲笑道:“你究竟是来扫黑除恶的,还是强抢妇女的?”

    “这个你不用管,只需要走出来让我轻轻地铐上就行了!”杨沪生理直气壮地拿大喇叭喊道:“打黑除恶当然是重中之重,安抚美少女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场武警官兵和防暴警察都忍不住轰然大笑起来,似乎这不是荷枪实弹的抓捕行动,而是个新任长开的嘉年华会,抓捕工作就在这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展开了。

    次出战,抓捕秀就以大功告成收场。虽然杨沪生的形象变得非常不佳,从此屡屡有人投递匿名信状告他污辱良家妇女,但从来也没人能拿出什么真凭实据。老百姓则给杨长起了无数外号,如“华夏羊”、“淫羊藿”和“羊手掌”等,时时拿他做茶余饭后的笑谈涮上一涮,但笑笑涮涮也就罢了。黑社会分子跟着起哄,笑了不到半个月,忽然现身边愈来愈是人丁稀落,这才明白那个好色中年男杨沪生的厉害。有一天我到四〇四局检查工作,翻看他们搞的工作成效宣传专栏,只见一个叫章公仆的黑龙会中层干部在悔过书上是那么写的:“我的妈,才走了一‘巴’,又跟来一‘掌’,一个比一个狠——这叫******什么事儿!早知道这辈子会遇到这些狠角色,老子一早就好好读书了,混什么黑社会啊!”

    杨沪生要求别人称呼他“杨长”,倒似有先见之明。辛巴本来已给他剪除了最棘手的主要黑恶势力,修剪枝节的工作,他不负所望地干得业绩很突出。这种突出很快与华夏乃至全球其他地方的混乱不堪形成了太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屡屡有须皆白的老头老太集体到南都上访要求中央政府批准他们集资给霍书湘立长生牌坊,反而引起政界的普遍反感,谭康也开始怀疑霍书湘来东北究竟是平定社会顺手捞钱的还是专门做秀的,于是派出了一个高规格的检查组。但雷隆多官员应付南都来的检查组的经验可不要太丰富了。正所谓攻击不备,投其所好,只有做得比实际成绩好4oo%的份,绝不会让他们查到什么毛病。

    七五年的春节前夕,南都派来的检查组四处查了个底朝天后,不得不承认这疙瘩已经成了全华夏乃至全世界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最好的地方。且不论霍书湘的政改措施,社会面控制确实是非常得力,其中功劳应有一大半是辛巴的,可现在也只能全都算在杨长头上。

    谭康看着报告非常满意,两个月连升了杨沪生三级,刚过了七五年春节,他已是副师级武官了。这种直升飞机在多年未生大规模本土作战的主星已是凤毛麟角,一时间杨沪生声名大噪。他坐着直升飞机不住上窜,人家却不用改称呼,只管继续叫“羊手掌”,真是省心省力。只是对阿谀附庸之徒则徒增烦恼——那些人就只有在语气神 态上做功夫,累得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