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西北白里坡,李光弼收拾败兵,大部分已经逃散,哄抢粮食辎重,扰乱地方,成了货真价实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强盗。
但还是有一万左右的兵力,听说皇帝匹马逃难在此,聚集在一起。
长安一战,李隆基和郭子仪以及李光弼的部队损失达十万之众,逃散的除外,被唐朝收编的也有约五万之众。
唐朝兵力虽然号称二十万,但是有十万还在狼正轩的控制之中,士卒虽精,但是数量毕竟大大不足以称霸天下,随即出榜招军,以缓解占领关中之后兵力相对空虚的现状,反正占领长安之后,国库中的金银充足,粮草堆积如山。
这就是先取长安的好处,政治上可以威慑天下,经济上更是富甲天下。唐朝以前做岭南节度使的时候,虽然搜刮了不少的金银,但是比之长安,作为一朝首都近百年的积累,却犹如江河中一叶舟。
……
“皇上,我等该死,让您受惊了!”
勉强扎营之后,郭子仪、李光弼、马正章等一起跪下,请求李隆基的宽恕。
此时的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搀扶之下,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他其实也是刚刚醒来,但他的神 情很镇定:“众位爱卿,你们拼死杀敌,这才保护朕杀出重围,无过有功,都是大功劳,待平定叛逆之后,论功行赏。”
“谢皇上隆恩!”
众将等的就是这句话,像杨鉴、李云旷这些人,等的就是这种天下大乱的机会,如今被自己赶上,个个都是喜形于色。
“都平身吧,你,还有你!”
李隆基忽然挣开高力士的手,一只手按住郭子仪的肩,一只手按住李光弼的肩,郑重的说道:“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两将大受感动,激动得都有些颤抖了。
然后,李隆基面向众将,手一指:“你们,都是朕的社稷之臣。”
于是,所有将领的脸色变了,也是激动,颤抖。
股肱、社稷,那就是朝廷的柱石,李隆基最信得过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
此时的李隆基,断臂的痛楚还阵阵的传入他的感官,但是他用宽大的袍袖将这个耻辱的地方隐藏了,侃侃而言,尤其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他更是显示出了他年轻时候发动夺门之变,颠覆太平公主的能力,诚于待人,出事冷静。
他知道,现在手下仅仅一万人马,而且都是孱弱之兵,就地反攻是不可能的,只有找个落脚之处方为上策。
而他这次将领集会,也合众议之意,只见李隆做足了这些功夫之后,坐回椅中,话锋一转:“我等今日出了长安,必须找个安身之处,各位不妨抒发意见,到时候,只要朕站住脚跟,天下之兵齐集,则安禄山、唐朝鼠辈耳,迟早必为朕所擒。”
“皇上高见!依臣之见,洛阳城防坚固,防守的又是盛王李绮,手下士卒数万,足可抵挡唐朝的进攻。”说话之人,乃是臣相韦坚。
“不可!”杨国忠见这老儿敢抢自己的风头,心中生气,反驳道:“洛阳城防虽然坚固,但是大不利的是河南之地,一马平川,除了函谷关之外,并无险峻的关口可以防守,以唐朝现在的实力,足可以一鼓而下,试想想,长安的防守比之洛阳,谁优谁劣?”
“自然是长安。”韦坚雅不欲与杨国忠为敌,知道这家伙比李林甫都不如,乃是真正的小人,一旦翻脸,则是危险得。
他当然知道他门下的铁慕容这些厉害角色,刚才抢着发言乃是要占住自己的角色,不要让郭子仪这些大将说他一句“打仗不,还要担很大的风险,毕竟和唐朝、安禄山这些反贼作战,一旦兵败,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
其二,放权给的是自己的太子,合情合理。如果不答应,所有的将领势必会怀疑我李隆基心胸狭窄,以现在的困境来说,再生变化,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安禄山怎么样他不知道,但是唐朝占领长安的手段,他却是亲自的领教了,若不是自己命不该绝,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良将,恐怕自己早已经被唐朝所擒。
其三,这小子选择的时机绝好,他是察觉了郭子仪等人不愿和我一起龟缩在成都,想要建功立业,,因此才提出这一请求。
小子,算你厉害,不过,你老子我玩政治近五十年,难道,还会栽在你的手里不成?
这样一想之后,他随即觉得泰然,沉吟了半晌才说道:“本来,天下兵马大元帅要的是文武双全的人担任,你文才不错,但武功稍差。不过,当此非常时刻,惟有你用太子的身份号召天下勤王之兵才是上上之策,李亨听封!”
“谢皇上!”
李亨大喜,普通一声跪下。
“朕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天下兵马,务必殚精竭虑,早日剿平叛逆。到时候,一旦你成功,朕就把皇位传给你,我做太上皇!”
“谢皇上!”
李亨的泪水差点涌出,为了等这句话,他苦苦的等待了二十年,夺取李隆基的皇帝位,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最终选择了放弃,毕竟,在李隆基的面前,他始终有种恐惧感,而且,李隆基也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